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等信息可以看出马克思抨击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而重农抑商政策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C。A项错误,地丁银制度的实行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的;B项错误,学习器物层面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闭关锁国的状态已经被打破;D项是在甲午战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9年张之洞说:“就外洋富强之术统言之,则百工之化学、机器、开采、制造为本,商贾行销为末。”这表明张之洞

A. 认识到外国富强的根本所在

B. 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C. 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思想

D.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促进了自然经济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查看答案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副春联本质上反映了

A. 刚刚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农民喜笑颜开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 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查看答案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 中原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环渤海地区

D. 长江中上游地区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垦荒高潮,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出现垦荒高潮的根本原因是

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

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