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

A. 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 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以看出,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所以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感动着古老的中国,它所反映的生活产生的根源是

A. 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 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出任建昌县知县,善于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有较好的地方管理经验。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庆历五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回朝后,包拯根据自己在辽朝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

嘉祜七年,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元杂剧《陈州粜米》、小说《三侠五义》等均塑造了其廉洁公正、忠孝节义的形象。

——摘编自《肥东县名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在政坛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结束前,北约是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军事集团。其战略目标是“集体防御”,防御范围是在北大西洋盟国领域之内,而且重点是“前沿防御”。1991年至1999年,北约出兵海湾,对波黑进行军事干预,发动科索沃战争,将军事行动扩大到防区之外。1994年,北约在美国的倡议下,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陆续有30余个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包括原华约和原苏联地区所有国家。一个版图更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更强的北约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9·11”事件发生后,北约认为,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恐怖主义上升为“国家和国际稳定的致命威胁”,是“新世纪最大的安全挑战”。

——摘编自《冷战后北约战略大变》

(1)根据材料,概括北约成立以来战略目标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战略目标演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以茶易马,已有定制,但长期因循,弊端丛生。诸如私茶盛行,商茶不通,番马不市等。世宗朱厚熄采纳御史建议,加以整饬。嘉靖十五年(1536年)六月,诏令整饬茶马法。规定:“敕洮河等三茶马司,贮茶不得超过两年所需,且限以易马定额。”同时,多开商茶,通行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严禁在河州、兰州、阶州、岷州等地贩卖,洮州、岷州、河州由边备道督察,临洮、兰州由陇右道分巡,西宁由兵备检核,选官防守,若私茶出境或关隘,失察的以罢黜论,以至处死。于是,少数民族人可按时到指定地点易马,贸易秩序大为改观。

——依据《中华历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茶马法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世宗茶马法改革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