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这反映了

A. 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 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

C. 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宋代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

A. 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 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贵儒”又“尊道”

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清政府

A. 认为英国人提出的税率不高且可以接受

B.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 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

D. 国家主权意识模糊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近代某条约规定:“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该条约中的“贼匪”是指

A. 清朝军队

B. 太平天国

C. 义和团

D. 同盟会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 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顺记”。因为叶澄衷在经营过程中重视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就委托“顺记”帮助推销煤油,“顺记”以此为契机得到快速发展。该现象表明当时(  )

A. 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    B.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 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诞生    D. 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 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 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 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 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A. 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B. 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 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    D. 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表。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公私合营    B. 计划经济    C. 国家援助    D. 抗美援朝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针对雅典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通常都说每一平民政体莫不以自由为其宗旨。”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A. 雅典的民主是平民的民主    B. 雅典城邦出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 雅典人开辟了自由的风气    D. 雅典民主政治已凸显主权在民的观念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雅典城邦并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 雅典公民追求的自由平等会损害民主政体

C. 直接的大众民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混乱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A. 普选制

B. 选贤任能

C. 法治

D. 群众监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希腊)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于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城邦权力遭到滥用和误用

B. 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C. 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 公民的积极性受城邦福祉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特奥多尔•蒙森认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契约论推动了罗马法的产生

B. 罗马法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C. 罗马法维护了所有罗马人的利益

D. 罗马法的产生包含着隐性契约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一直以撤离为主,很少通过立法来进行,这样的局面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平民通过第三次撤离运动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 限制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B. 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公民权

C. 体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妥协    D. 确立了罗马“以法治国”的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 注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 注重法理与情理相结合

D. 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内阁在英国已经开始萌芽了。萌芽状态的内阁只是一个服务于君主的御用咨询和决策机构,并没有与议会建立起任何关联。1689—1714年间,英国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的御用机构向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的过渡,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内阁与议会权力的消长与演变

B. 政体演变促使内阁制由萌芽走向成熟

C. 内阁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D. 英国内阁逐渐公开化、独立化、制度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主张,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在法国大革命中,圣茹斯特指出,幸福是欧洲的一种“新的概念”,旨在反对大贫大富。材料反映了二者

A. 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    B. 关注平等原则

C. 提倡以权力制约权力    D. 倡导天赋人权原则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这一规定

A. 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 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 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    D. 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独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每州选派的选举人团队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B. 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

C. 防止出现多数人民主的暴政    D. 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作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其中有75名终身职议员),因而这一宪法也同样适合于君主制。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 脱离法国国情    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 不能维持长久    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英国虽然在1867年扩大了选举权,但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了这种权利。而德意志在1871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这显示出德意志

A. 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B. 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

C. 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    D. 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西方的遗产》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A. 议会拥有立法权    B.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C.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A. 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 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

C. 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

D. 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西班牙的世界霸主地位    B. 冲击了西班牙的封建生产关系

C. 促使西班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引发了西班牙的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 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 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 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6世纪前期,农产品的价格猛涨,而西班牙受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是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所以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表明

A. 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价格革命未对西班牙的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C. 西班牙殖民强国的地位被英、法、荷等取代

D. 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所得都用于政治和军事活动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更多。”恩格斯也提道:“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这反映的是英国

A. 新经济时代的贸易特点    B. 资本积累的途径

C. 自由贸易观点的终结    D. 殖民掠夺的野蛮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 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 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 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

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和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的良好作用。”由材料可知,他主张

A. 实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重视经济活动方面的立法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 工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

B. 小企业大量存在,企业经营分散

C. 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D. 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及时清除混入公社领导机构的坏人,可以罢免和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及时纠正公职人员的错误和失误。这些规定体现出巴黎公社

A. 赢得广泛支持

B. 实行直接民主

C. 是社会主义政权

D. 人民主权的特点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在俄国历史上因一次革命形成了政府同反对派两个政权并存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掌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它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 它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D. 它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写道: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首先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得唯一能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该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 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的意愿

B. 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D. 列宁放弃了对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在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教会研究开始重视科学    B. 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 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    D. 人们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    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 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 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 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逐渐成为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A. 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古希腊    B. 文艺复兴熏陶下的英国

C. 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    D. 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

(要求: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