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D 【解析】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A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B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C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

A. 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 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查看答案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宋代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这反映了

A. 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 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

C. 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启沅(1834~1903年),名如卿,宇芷馨,号启沅,广东南海人。陈氏家乡栽桑养蚕业甚盛,是广东的手工缫丝中心。陈启沅极关心家乡安桑事业。他目睹国外用机器缫丝,产品精良,远胜家乡土丝,遂萌发在家乡创办机器缫丝厂之念,在游历越南河内和暹罗(今泰国)等地时,注意考察机器之学。1872年,陈启沅在家乡陈氏本宅旁办机器缫丝厂,取名“继昌隆”。机器缫丝业的发展,使手工缫丝工人受到失业的威胁,当时民风未开,视机器为异端。南海知县徐赓陛以机器缫丝厂“一家得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为由,下令各机器缫丝厂停业。

——摘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条件。

(2)根据材料,指出“继昌隆”缫丝厂停业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材料:

“诗歌里的古代经济”

朱门巧夕沸欢声,

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

不须微福渡河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诗歌里的古代经济,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做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