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灵山县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 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 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 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 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可能有

A. 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B. 唐朝后期,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C. 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D. 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范围蓬勃兴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

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代张籍《贾客乐》中写道:“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其体现的商运方式是 (  )。

A.陆路商运      B.海外商运

C.水路商运      D.长途贩运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

A. 工官监管的夜市    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 物流通畅的草市    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 物流通畅的草市

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 工官监管的夜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

A. 有买及买(卖)也,各婴(悬挂之意)其贾(价)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反映了(  )

A.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

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

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

D.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B. 商业繁荣

C. 商人众多

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明清时期,称天下有四大镇。指的是以瓷器为代表的景德镇,以手工业为代表的佛山镇,以版画为代表的朱仙镇,还有汉口镇。汉口镇代表的应该是

A. 商业中心

B. 棉纺织业中心

C. 丝织业中心

D. 茶叶交易中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瓷器更是古代中国的名片。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出现青瓷   B.南北朝时出现白瓷

C.唐朝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清时期出现青花瓷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 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 纺织收益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 纺织业已经产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

A. 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 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 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 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C. 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 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B. 自给自足

C.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 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 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像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材料二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材料一的生活方式有何进步之处?它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是什么?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材料一(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古书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与铜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材料二“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纪闻》

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皆于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如广东澄海县,地僻人众,其地不足养年。“自展复(展界开海)以来,……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操,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又如,作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的宁波,“自海禁既弛,鱼盐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过于力田。所谓刑罚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时也。”

——刘凤云《清康熙朝的禁海、开海与禁止南洋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调整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