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B. 自给自足

C.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B 【解析】通过“种谷”“树桑”可知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A;正由于农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相互补充,进一步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故CD项包含在B项之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 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 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C. 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 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查看答案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查看答案

《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

A. 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 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