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像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材料二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材料一的生活方式有何进步之处?它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是什么?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一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的农业生产方式。 (2)进步之处: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不足之处: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近代,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 (3)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以及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 【解析】(1)依据三则材料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耕作方式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进步性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回答;第二小问从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思考回答。 (3)依据所学和材料从小农经济脆弱性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 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 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B. 自给自足

C.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查看答案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 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B. 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C. 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D. 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