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D.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

A.制瓷业享有盛誉 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 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这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A. 佛教、道家的影响不断扩大    B. 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

C. 政府施行宽松的思想政策    D. 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理学的影响力削弱    B. 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

C. 民众创新意识增强    D. 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 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 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 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 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A.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逐渐发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出现“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B. 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

C. 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D. 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代徐州冶铁业计有“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信州铅山等地铜铅矿作坊主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得铜铅数千万斤”;韶州铅银锡等矿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从材料可以看出

A. 宋代各地手工业规模明显扩大    B. 宋代手工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

C. 宋代手工业保持世界先进地位    D. 宋代手工业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

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

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

 

二、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A. 专制政府的强制要求

B. 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

C. 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D. 尽可能地减少对农时的影响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 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 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 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 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 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 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 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 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衰退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晋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揖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关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材料四“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