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工”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诺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B. 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C. 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D. 宗法体系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

A.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 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1、图2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其变化

A. 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    B. 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

C. 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    D. 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表1   中国1864-1894 平均税率变动表(部分)

年份

进口(%)

出口(%)

1864

5.22

9.24

1866

4.86

9.18

1870

5.60

9.33

1882

6.03

11.98

1886

5.74

11.14

1890

4.14

8.63

1894

4.04

8.89

 

据表1可知,当时中国

A. 政府的财政收人稳步增长    B. 民族工业缺乏发展动力

C. 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海关的管理权逐步丧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作品

A. 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

C. 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    D. 反映出红军宣传具有通俗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78~1987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份额由73.8%下降到60.1%,平均每年下降2.26%;而此前26年(1952~1978年)平均每年仅下降0.47%。这反映了

A. 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    B. 城乡人口实现了自由流动

C.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被消除    D. 劳动力就业结构趋于平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公元前6世纪,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院,规定: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按照一定顺序轮流参加案件审判。每次参加审判的人数大约是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往票箱内投放石子的方式投票表决。这一规定

A. 保证了雅典各阶层的权利    B. 适应了当时的民主政治体制

C. 避免了司法中的集体暴政    D. 构建了现代陪审制度的框架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83年,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国会通过的《疾病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不考虑缴费者的身份、民族、地位、性别。这一规定

A. 打破了容克地主对权力的垄断    B. 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C. 消除了工人运动对社会的威胁    D. 加强了帝国议会的行政监督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

A. 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B. 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

C. 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D. 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 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C. 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    D. 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独立后便将科技进步列入国家发展方向。1787年宪法明确了联邦政府对科学技术的责任。联邦政府于1790年制定了保护专利权的第一部法律,并成立了联邦专利局,负责管理技术革命和发明创造的专利。1862年,林肯政府推行土地赠与法’,鼓励各州创建关于农业、科学和工业研究的学院。后又成立美国最高的学术团体——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了统一度量衡.1901年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同年,成立了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实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一战前后,美国政府又更为直接地投资建立国家所属的实验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对于美国的基础研究、民用研究、军事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必康《英美科技政策史》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对科技奖励的力度日益加大,如授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三品衔。甲午战争后,主张科技奖励的声音越来越大。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能造出外国旧时所没有之机器或日用之物,授工部郎中实职,许以专利30年。”此后,清政府陆续颁布了<奖励各学堂章程》和《奖励游学章程》’(1903年),对办新式学校的,出国留学的予以奖励。1906年,农工商部颁布了《奖给商勋章程》,对“创制新法新器,以及仿各项工艺确能挽回利权”者,分别奖给不同的职衔。1907年,清政府又相继制定了《垦荒官民给奖》等章程,奖励在农业实践中创新生产技术。

——摘编自高建《晚清科技奖励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政府在鼓励科技发展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并说明其成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科技奖励政策上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并予以简要评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   19~20世纪环境污染事件(部分)

年代

事件

1832-1886 

伦敦因大量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多次大规模霍乱流行,仅1849 年一次就死亡14000 人。

1873-1892年

伦敦先后发生三次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夺去1800多人的生命。

19、20世纪之交

美国工业中心芝加哥、匹兹堡、辛辛那提等城市多次发生严重的煤烟污染事件。德国工业区的河流大多变成了污水沟。

日本明治时期

因开采铜矿排除的毒水、毒屑酿成田园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的足尾事件。

1952年

因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污染物而造成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400多人死亡,大量市民患病。

1968年

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食品污染的“米糠油事件”导致5000余人患病。

1979年3月

美国宾州“三英里岛”核电厂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件,导致周围80公里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0世纪80年代

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莱茵河污染事故等,造成的污染范围和经济损失巨大。

 

 

——据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等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使苏联确信,日本占据中国东北“是进攻苏联的序幕”,而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則带来了更加不可预测的危机局面。七七事变后,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军事物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和志愿人员,帮助中国对日作战。1940年夏,德国军队横扫西欧,要设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能够约束德军掉头东进,几乎不可能。因此,苏联调整对日政策,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外交选择了,而日本这时已确定了南进的战略意图,需要确保苏联不会威胁满洲。1941年4月,《苏日中主条约》签订,规定“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双方还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37~1941年苏联对中国和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苏日中立条约》产生的相同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齐白石(1864~1957),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其画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入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其画作大多取材民间,不刻意追求多数文人墨客向往的那种高洁和神圣,而是毫不做作表达自己的情感,画作充满童真,又朴实欢快、积极向上。有学者曾给齐白石列了一个公式:民间画×儿童画×文人画=齐白石作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伪当局多次请他去表现“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均遭拒绝。侵华日军头面人物亲自出马,要求他加入日本籍并到日本定居;他毅然拒绝,并宣称:“齐璜,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并拒绝去日伪把持的艺专任教,闭门谢客,在门上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详”的告白。对汉奸的横行霸道,他便以画老鼠、螃蟹来予以嘲讽,题写“看汝横行到几时”来表达自己的憤怒心情。

——摘编自周迅《齐白石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白石绘画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齐白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