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长望浏宁四县2018年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提高行政效率

B. 中央管理地方

C. 废除丞相制度

D. 君主大权独揽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 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 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C. 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 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材料反映丘浚

A. 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 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C. 认为限田符合人情土俗

D. 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中国

A. 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B. 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C. 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

D. 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的话表明

A.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 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D. 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上均有贡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6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在其直接主持下,建成了一批5万吨的氮肥厂,1965年,这些氮肥厂年产合成氨130万吨。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A. 仍在片面发展重工业

B. 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C. 对经济形势估计错误

D. 经济发展仍然求快求急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986年,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不能从先进工业国为保持就业水平而采取的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上学到什么东西,更不能学习某些不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名义上的增长而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而中国倒是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该文旨在

A.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

B. 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失效

C. 说明中国经济模式比其他国家先进

D.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二、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不得通婚。这说明

A. 法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B. 公民间存在严重不平等

C. 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D. 注重保护罗马的公民权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年代阶层(职业)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4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20%

 

 

A. 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A. 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    B. 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

C.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    D. 科技革命是理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期家庭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庭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近代以来,基督教的礼节和教仪对西方的礼仪有重大影响。马丁·路德认为信徒们可以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使西方人的宗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启蒙运动使罗马教廷又遭重创,人们的宗教观念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而庄严了。如果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本身还不能使新教徒彻底摆脱那些繁琐礼节影响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井且也影响到传统的天主教徒。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基督徒更为世俗化、商业化。19、20世纪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得简单而自由化了。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自由也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摘编自高福迸《礼仪及西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礼仪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说“中体西用”后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联系材料,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清两代,州县按官缺制度授官。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洲县官缺自然存在着肥美苦瘠之分。从清道光朝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从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八年,山西省分期分批逐步报批了21个州县苦缺及十五个佐杂苦缺。河南省在道光二十一年时已有淇县、考域、信阳等地列入苦缺。道光七年,包世臣探讨如何治理山东省时曾吉道:“……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试纸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非但无助于地方问题的根本解决,反而引发了地方候补试用官员的奔竞之势和地方吏治的进一步腐败。

——摘编自王丽《清道光朝苦缺制度探微》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道光朝实行苦缺制度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