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材料反映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客观评价了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作用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意指空缺)。”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唐代(     )

A. 宰相制度有名无实    B. 皇权至高无上

C. 三省六部制不完善    D. 深受避讳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 通判

B. 枢密使

C. 三司使

D. 转运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消除了过分专制的寡头政体,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材料中的“他”指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柏拉图

D. 伯利克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 三公九卿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 三公九卿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0年3月1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向英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兼外交使团副典礼官马丁递交国书副本。刘大使应该将国书的正式文本递交给英国的

A. 议会

B. 国王

C. 首相

D. 内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

A. 实行联邦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B. 贯彻制衡原则实行三权分立

C. 两党互相制约避免一党专政    D. 人民选举总统体现民主精神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B.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C.东西方的一次决战

D.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是在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 发动二月革命的主张

B. 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 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D. 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内涵

A. 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

B. 放弃与他国的冲突,在妥协基础上达成利益一致

C.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解决问题

D. 放弃冲突,以利益交换达成妥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春”(利比亚等中东乱局)、“夏”(英国伦敦社会骚乱)、“秋”(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行动)、“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世界形势呈现

A.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B.“一超多强”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C.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

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材料四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

(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

(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四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指出“他”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