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从英国购置机器。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奏请并获得清政府许可后,织布官局得以迁往武昌。这表明

A. 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崛起

B. 民族工业对外依赖性

C. 自然因素影响工业布局

D. 洋务企业具有封建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79年,清政府派遗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此举

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 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煤油,在19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人中国。1878年的输入量是1570万公升,1891-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1亿7千6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

B. 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

C. 中国社会进一步卷人世界市场

D. 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 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

B. 中国日益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D. 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此表为1895—1911年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B. 民族工业刚刚出现

C. 封建经济占据主导

D. 民族企业投资多元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

A. 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

C. 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 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

A. 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    B. 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C. 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 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大陆主要高校迁移路线,据该表可知

学校

迁出地

迁入地

中央大学

南京

成都-贵阳

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

北平

西安-汉中

国立武汉大学

武汉

乐山

浙江大学

浙江建德

遵义

同济大学

上海

昆明-宜宾

 

 

A. 抗日救亡运动和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B. 南京政府持续推行教育及人才保护

C. 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因战争而中断

D. 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格局逐步改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

A. 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B. 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D. 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英国的麦加利银行于1858年设分行于上海,汇丰银行在1865年设上海分行。它们的初期业务除了适应外国在华商人汇划方面的需要外,还进行商业投机,对中国商人和清政府进行高利贷款,在中国发行钞票。许多中国商人的旧式钱庄成为外国银行的附庸。这表明

A.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B. 资本输出成为侵华主要手段

C. 中国金融领域的近代化开启

D. 英国控制了上海的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94年至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海轮船招商局

②大生纱厂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保兴面粉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显示了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段中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B. 民族资本遭到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压迫

C. 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逐渐走向崩溃

D. 多种资本力量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消亡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 实业救国潮流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D. 辛亥革命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这一措施

A. 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

B. 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 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D. 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表2

 

1887

1911

1920

1936

1887~1911年均增长率(%)

1911~1920年均增长率(%)

1920~1936年均增长率(%)

整个工业

11.94

29.93

54.27

105.90

3.9

6.1

4.0

近代工业

3.48

10.66

32.19

11.8

6.71

手工业

11.94

26.45

43.61

73.71

3.4

5.1

3.1

 

历史表2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单位 亿元)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

A.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C. 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D.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据《南方人物周刊》记载:1935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至50%,把这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行,后来又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官商各占股份50%”,只是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部分股权落在了银行和商股手里。据此可知,1935年金融机构的调整

A. 反映了清末以来中央集权遭破坏的现实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实属官僚资本大肆掠夺民间资本的范例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

A. 清朝政府政策的推动

B. 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 列强放松侵略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体制一一经济统制政策,主要内容有:垄断金融,扩增税收,实行专卖制度,实行统购统销,涨发纸币,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的“三征”政策。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B. 保证了战争的物资需求

C. 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

D.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布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A. 是单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的结果

B. 体现国人自觉排外的理性心理

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根本转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这一现象导致

A. 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B.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

C. 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

D. 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如图是1912年﹣1936年全国水田价格变动趋势图,据图可知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农村资本流动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较大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时期经济衰退

D. 当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A. 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 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 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D. 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材料反映

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 当地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C. 实业救国的思想广泛传播

D. 民族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技人员的内迁    B. 军工企业的激增

C. 民营工业的发展    D. 战时需求的刺激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时我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5)从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不同发展状况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