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检测卷一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

①参知政事

②土司

③县令

④节度使

⑤御史大夫

⑥阁首

⑦军机大臣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③⑤④①②⑥⑦

C. ②③④①⑤⑥⑦

D. ⑤③④②①⑥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 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C. 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D. 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 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B. 小农的保守意识

C. 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D. 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日本在经济方面效仿唐制的主要表现有(  )

①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②仿效唐中央官制实行“二官八省”制 ③仿效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钱 ④仿效《唐律》制定法律,确定改革成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马克思认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罗马法经历千余年而影响犹存的原因

B.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C. 立法者与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有共通之处

D. 法律是立法者意志的体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雅典执政官最初有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和名年官,终身任职。公元前683年改为一年一任,且增加了6名司法执政官,人数增至九人,但拥有选举权和当选为执政官的都是贵族。这些变化

A. 确保了贵族各项特权    B. 推动了雅典民主化进程

C. 保证了公民政治权利    D.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我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这种的核心内容是(   )

A.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情怀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该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

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责任内阁制③实行“耕者有其田”④立法维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朝核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也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主办了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

①中国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和协商的新安全观

②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终结

③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政治冲突问题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 坚持“城市中心”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坚持“持久战”

D. 实行人民民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

A. 历史文化的差异

B. 国家利益的冲突

C. 意识形态的对抗

D. 力量对比的变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31年,英国国会上院否决了首相格雷提出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改革法案》。在各种压力下,英王支持格雷,并在上院中加入足够多的改革派,使得《改革法案》在1832年终获通过。这表明英国

A. 内阁并未掌握国家实权

B. 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

C. 国王仍然掌握国家实权

D. 工人政治权利得到认可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4年,APEC会议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此次会议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一是(   )

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C. 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 同世界大国建立友好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易中天在《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提到:人民选举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数太多不好操作。另外代表们(制宪会议代表)对人民是否熟悉情况是否有判断力也表示怀疑。可取的方案也就是“选举人”选举。最能体现材料中的设想的是( )

A. 美国众议员的产生    B. 美国总统的产生

C. 美国联邦法院的最高法官的产生    D. 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产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

A. 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推动罗马国家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共同原因是( )

A. 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B. 平民或自由民的斗争

C. 帝国疆域扩大的需要

D.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

A. 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 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D. 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 派文臣做州郡长官

B. 设“三衙”,收精兵

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 )

A. 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工具

C. 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 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D. 世官制到察举制的转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当看到某封建王朝的宰相处理全国政务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它不可能出现在(   )

A. 明成祖统治时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汉武帝统治时期    D. 宋太祖统治时期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C.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郡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二  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琦戈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二的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