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小训练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应出自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协商民主的特点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成后还可以协商。协商民主的最大意义在于

A. 调动各利益集团参政的积极性    B. 保证公民可以有序地参与政治

C. 促进政治选举健康有效地发展    D. 实现对执政党科学执政的监督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    B. 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

C. “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    D. 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倾》,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 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 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 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文革”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 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 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 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 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

A. 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

B. 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

C. 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

D. 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1)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人一起迈入21也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即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依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小。至于其他问題,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趁。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5)材料五与材料四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