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1)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人一起迈入21也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即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依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小。至于其他问題,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趁。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5)材料五与材料四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1)环境: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成功的探索:1953年到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上,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世界新秩序是指:政治多极化力量的崛起。 旧秩序是指:两极格局.美国地位的变化: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而是世界多极力量中的一极,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受到其他多极力量的制约,甚至有些方面被其他力量所超越。 (4)变化:肯定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态度,停止对台湾实施军事打击,主张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5)相同点:停止对台军事打击,主张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发展: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允许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二战结束以后,美苏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包围和孤立等方面回答“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的实践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实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上,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方面回答中国 “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多极化力量的崛起方面回答“世界新秩序”的含义;可从两极格局方面回答“旧秩序”的含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即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依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小。至于其他问題,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匹敌的其他国家”可从美国是世界多极力量中的一极、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受到其他多极力量的制约、甚至有些方面被其他力量所超越等方面回答美国地位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等信息概括即可。 (5)两则材料都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材料五进一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允许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

A. 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

B. 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

C. 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

D. 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查看答案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 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 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 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 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查看答案

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文革”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