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南宁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 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 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 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欧一些国家地租提高了四五倍。1633年在贵族巴洛的领地上有57户公簿持有农,耕种领地的2/3以上;另有7名租地的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1/3,但是所交地租却占领地地租总收入的二分之一。16年后在同一块领地上,租地的农场主增至十人,租用了领地的42%,所交的地租占地租总收入的67%;另外58%的土地由46户农民耕种,所交地租为地租总收入的29%。这种现象是哪一个国家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 西班牙式的小农经济

B. 荷兰式农村商业经济

C. 英国式的农场经济

D. 法国式的富农经济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安娜·卡列尼娜》

D. 《等待戈多》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

据此可知

A. 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B. 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C. 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 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

A. 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 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 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D. 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三、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经济价值是

A. 带动了钢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B. 有利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建立

C. 标志着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 打破了农村的封闭和城乡隔离状态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像‘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五、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整理

材料二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写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缅甸,一次大战后反对宗主国英国的浪潮一直方兴未艾,这就为日本的插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日本人发现,完全可以拉拢和利用缅甸人的民族主义情感来驱逐英国的势力。早在战争初期,日本情报军官即多次登门拜访缅甸殖民政府总理巴莫,以财政援助为诱饵,鼓动巴莫向英殖民当局要求“独立”。后来又对他的继任者吴素继续加以笼络,并组建了专门的特务机关——南机关(以铃木大佐为首),以同缅甸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建立联系,策动反英活动。日本能在这方面一时大获成功,还在于缅甸本身各种条件的促成。面临新的战争威胁,缅甸民族主义力量如何在旧宗主国英国和新起的日本之间进行选择,如何确立自己的政治方针,取决于尖锐复杂的国内斗争形势。英国殖民当局当时在缅甸独立问题上依然故我的强硬立场和高压政策,激化了同缅甸民众的矛盾,实际上将若干政治力量推至自已的对立面,致使“我缅人协会”中那些蓄意同日本合作的势力占了上风。

——沈坚《“轴心国”阴影下的二战民族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日本侵略包含缅甸在内亚太地区的军事计划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日本与缅甸民族主义者合作的原因,说明其结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中子工通,隋代大儒,生于由南入北的儒学世家。他从小聪慧,又好学上进,受其父兄教诲,学识大长,十五岁即考上秀才,十八岁时,负岌求学,二十岁西游长安,拜见隋文帝,献《太平十二策》,文帝悦而不用。遂“设教河汾,教授生徒,乃续诗书,下礼乐,修元经,赞易道”,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王绩在《游北山赋》自注中说:“此溪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唐初重臣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人也与王通相识或有过交往。

王通著有《礼论》25篇,《续诗》360篇,《元经》31篇,《易赞》71篇。《中说》之作是他在授徒讲学期间师徒对问之作,以后由其他门人记录保存下来的。王通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之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各取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加以统一;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时而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通还主张将“道”与“欲”对立起来,提出知命、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

——摘编自张俊梅《论隋代大儒王通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韩宏韬《王霸之间:论王通的功业史观》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通的主要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