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A.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B. 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C. 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 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

A.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B.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C. 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D.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D.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 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 重建儒学的信仰

B. 批判专制思想

C. 完善心学体系

D. 否定孔子的权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 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D.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A. 明道救世

B. 借古讽今

C. 博辨文辞

D. 精详考据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明思想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对材料揭示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与推崇

B. 本土文化的滋养与融合

C. 秦汉以前的探索与选择

D. 儒家思想的开放与包容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 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B. 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C. 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D. 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B. 反对直接的民主

C.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D. 反对问政于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 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 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C. 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 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A.

B.

C.

D.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指出了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B. 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 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 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近代欧洲某思想家曾言:“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考试获得;国家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和知识分子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该思想家所处的背景和下列名言警句产生的背景最为一致的是

A.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B. “信仰即可得救”

C.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D. “认识你自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的回应;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 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C. 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D. 分歧主要是实行人民主权的途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B.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C.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D.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体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 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B. 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C. 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D. 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

A. 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B. 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

C.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D. 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难缠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B.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C.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D.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2)请依据材料二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了解中国的主要来源。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和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