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贵族逐渐平民化

B. 姓氏逐渐普及化

C. 宗法制逐渐瓦解

D. 社会逐渐平等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推恩令    B. 察举制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 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 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政事堂的设立

A. 弱化了宰相权力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导致了冗官现象    D. 加强了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势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 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醒    D.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这一赔款

A. 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

B. 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

C. 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D.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 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 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 《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使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以上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扁航

B.天朝惊梦一自强梦碎—专制梦醒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一富强梦启航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富强梦启航一建国梦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

A. 遵义会议    B. 国民大革命    C. 重庆和谈    D. 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 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 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 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 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 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 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383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 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 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 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 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 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421010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典上,蒋介石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可根本解除的原因是(  )

A. 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

B. 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

C. 中国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

D. 持续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 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体现英国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C. 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很大    D. 反映其对中国革命的高度肯定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 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

A. 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 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 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学者桑兵在《走向共和——日记中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说:“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次革命分别为: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

B. 第一次革命推翻清政府,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C. 第二次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 第三次革命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并分析抗日战争是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