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

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政事堂的设立

A. 弱化了宰相权力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导致了冗官现象    D. 加强了权力制衡

 

B 【解析】据材料“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在政事堂决定政务有利于加快决策进程,提高行政效率,故B选项正确;分散宰相权力的是三省制,不是政事堂,故A选项错误;冗官现象属于宋代特点,故C选项错误;“权力制衡”多用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二是注意区别政事堂和三省制、权力制衡等概念,不能混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 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 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查看答案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推恩令    B. 察举制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查看答案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贵族逐渐平民化

B. 姓氏逐渐普及化

C. 宗法制逐渐瓦解

D. 社会逐渐平等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