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北省饶阳县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干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

C.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副古代某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

A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

B.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C.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

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节制

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

A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

B.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

C.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

D.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权利重组引发的动荡

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郡县制度、尊儒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划线部分应填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瓦德西拳乱笔记》中提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是: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海国图志》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著作《大历史不会萎缩》中谈到:“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次集体亮相”带来的影响是

A八国联军侵占了东方古国的都城

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研究者发现:武昌起义虽由革命党人发动,而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无不加入革命动作。……没有一省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作敌对行动的。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武装起义主张得到认同

B.清朝统治腐朽失去人心

C.同盟会凝聚了革命力量

D.立宪党人夺取革命果实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上述“革命的火焰”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国民党一大

D.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发生说明中国社会

A近代文化转型成功

B.民众日趋觉醒

C.反对专制成为时代主题

D.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致蒋介石电:“重庆委员长蒋:卷密……会战,屡挫凶锋,仰仗德威,欣闻捷报。惟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躬亲督战,英勇异常,卒以弹尽被围,慷慨就义,捐躯报国,允足矜式……拟恳钧座于此次会战结束时,均予明令宣扬,以资激劝,而慰英灵。”上文所指的重要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战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主要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将革命进行到底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③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材料五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中的“上”指谁?他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4你同意材料五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说明理由。只答观点,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1年11月15日,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召开联合会议代理参议院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仿照美国的政府制度,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并采用内阁制。总统虽参议院选举产生,执行若干职权须经参议院同意,但实际上不对参议院负责,而且对参议院的议决案有交令复议权。还规定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参议院和临时中央审判所组成。参议院是立法机关,它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成。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司法机关。

——摘自臧巨凯《民国宪政的轨迹》

1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屈辱中开始,却在辉煌中谢幕。写出材料一图中A点所代表的典型事件。

2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民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对内争取民主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材料一图中B点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指出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体现的政治原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3指出图中C点所代表的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肩负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基本完成的D点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