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等信息可知,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D正确;材料强调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而不是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排除C。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查看答案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

A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

B.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C.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

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副古代某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查看答案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