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奴隶主贵族

B.战国的“平民”

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谈到:“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

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

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僭越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C.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统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B.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后,其部下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

A.行省制的实施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元代行省制度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

D.行省制度有利于统治疆域的扩大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这主要反映了

A.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

B.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C.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

D.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下列诗句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的是

A.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B.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强化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科举制度的成熟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据此可知,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

A.实现了司法独立

B.有利于整顿吏治

C.加强了地方权力

D.实现了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 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 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 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 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句话针对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C.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

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放逐投票时,一个公民主张放逐政治家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理性精神

B.陶片放逐法的公正性

C.雅典公民的自由意志

D.陶片放逐法并不实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这反映了

A.古希腊缺乏法制传统

B.公民道德素质的下降

C.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

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A.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罗马法强调“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如“希望箭头伤害被害人而不是将其杀死”但不幸发生事件的杀害行为的区别,对前者处予死刑,对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罗马法的这一区别

A.是为贵族逃脱罪责而设置的

B.体现了只对故意犯罪行为人刑罚的原则

C.大大增加了司法制裁的随意性

D.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在罗马法规定的财产转移方式中,要求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最早的成文法

C.注重形式规则

D.保护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现象,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7世纪,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一卷里就解释过,城邦是天然的存在,而个人是从属于城邦的。城邦有如整体,个人有如部分,部分脱离了整体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上海书评《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解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材料一反映了古雅典公民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指出它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体现。10分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