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宜春奉新县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以上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

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 “性恶论”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 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从属于国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①反映了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B.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

C.经常使用各式各样的狡辩的语言和方法

D.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

C.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做奴隶感到自豪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这说明二者

A.都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

B.都反对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D.所处的社会环境没有任何差异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 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

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的是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孝悌者也, 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材料二: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请回答:

(1) 孔子“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3)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

(4)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古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非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儒、法政治主张各是什么?两种主张在目的上有何相似?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以上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沉浮。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其真实用意何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何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四:“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2)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3)概括说明材料三、四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