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 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 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 “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 抑商政策改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 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 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一向

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

①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 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 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 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19世纪末的西欧, 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它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的精神追求是指(    )

A.君主立宪         B.戊戍变法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 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

A.汽车己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真冲击着传统观念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口:“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一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 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是(    )

A. 一五计划的成果         B. 大跃进运魏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          D. 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大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一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  材料中的“分地”(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无不人山人海,储户争相取出存款。纽约市有一位少妇,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这一时期可能是(   )

A.1923~1928年           B. 1929~1933 年

C.1941年 ~1945年     D. 1993~1998年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政策

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议员在农村发表演说,刚讲一半,许多农民就向他扔烂水果,以示反对。议员不慌不忙,一边抹掉脏东西,一边说:“我或许不怎么知道农民的难处,但你们必须承认,我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剩的农产品问题的。”其直接有效的应付办法是(    )

A. “以工代贩”         B.调整劳资关系

C.刺激出口             D.大规模销毁农产品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尼克松就职时曾说:“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护多数的穷人,那它也不能保护少数的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与尼克松的说法相一致的是(    )

A.发展“新经济”  

B.建立“福利国家”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经济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研究者会发现,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余粮征集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忽视轻工业生产                  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A.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苏联经济的短缺状态

D.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性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联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   )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入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的结果是?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土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2-1925年苏联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什么?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那一措施体现了他的蛮干?

(4)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什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