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土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由于没有现...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土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2-1925年苏联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什么?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那一措施体现了他的蛮干?

(4)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什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优化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提供资金;实行的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 (3)农业;提倡种植玉米 (4)工业;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5)启示: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答2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从题干中“1922-1925年苏联经济发展”可以知道之一时期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期,新经济政策促进工农联盟,苏俄的经济得到会发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思考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斯大林模式表现从农业和工业的角度思考,回答时候要结合课本从优化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提供资金;实行的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推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的角度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农业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尽管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有很多失误,但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从1950年到1960年期间,农业人口减少了1100多万,但农业产量明显增加角度思考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勃氏统治时期,是属于停滞和走向灭亡的时期,这个时期苏联模式的积弊更为加深,斯大林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过度集权的体制更加严重,使得苏联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政治上僵化、保守,个人崇拜和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社会危机四伏,这就为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铺平了道路的角度思考作答。 (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候要围绕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教训从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角度思考回答。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苏联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名师点睛】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入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的结果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联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   )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