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北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推翻旧制  B、削弱皇权  C、正确决策  D、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字寄,或传谕,均为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给有关官员的寄信谕旨。因其寄自内廷(不经由内阁),故称廷寄 。“廷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皇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机构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   

A、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公元339年,罗马平民米卡耐因邻居罗西借钱不还将之告上了法庭,法官(  

A、依据习惯法判罗西无罪

B、据《十二铜表法》判罗西赔偿米卡耐的损失

C、依据公民法判罗西无罪

D、依据万民法判罗西赔偿米卡耐的损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一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公社的成立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成功  

D、公社是当时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列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是

①列强的侵略开始由沿海深入内地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日益觉醒

③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清政府在19世纪末的一份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是(    )

A、割占香港岛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割占台湾岛        D、禁止中国反帝斗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曾表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又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些表明太平天国主张(      )

①自由通商  ②发展工业 ③严禁鸦片 ④捍卫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写的一首诗。四十年前的这次会上,中共(  

A、决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中日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   D、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和平统一台湾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冈山——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遵义——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延安——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西柏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

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平?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即在下欲议之人,亦先有公举,可不谓周乎?”下列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B、肯定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宣传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D、主张了解和向西方学习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例如,有些学者从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指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简要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

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