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例如,有些学者从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材料一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你赞同谁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指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简要说明理由。

 

(1)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民族危机角度);(1分)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文明融合角度)(1分)。(意思相近即可)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分析: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主权;②俄国和西方国家不断侵略,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分析: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做答,分析合理充分可酌情给分。如果多选,则按第一种答案计分】 (2)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1分)上限: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欧洲资产阶级革命,1分,时间可以不写,但是写错则不给分),理由: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最终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政体、从人治转向法治、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下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分)上限: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1分),理由: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下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0年前后或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或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学生还可在其它史观中任选一种,如果多选,则按第一种答案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材料二“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可以得出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分析的。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分析的。然后,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论证此观点,言之成理,史实正确,能够说明观点即可。 (2)可以从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的角度回答,主要根据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的概念及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和阶级斗争作为分期的界限,世界近代史上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史上限为俄国十月革命,然后具体在理由部分以阶级斗争视角阐述上述事件的重大意义;也可以用全球史观为依据划分,具体的事件则依次为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然后站在全球的角度阐述两个重大事件的意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查看答案

“……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平?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即在下欲议之人,亦先有公举,可不谓周乎?”下列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B、肯定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宣传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D、主张了解和向西方学习

 

查看答案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