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河北成安一中等三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象宫室屋宇之形,“满分5 manfen5.com”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皇帝宝座             D.祖先牌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照周朝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诸侯只能用六排,大夫用四排。实行这种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的欲望

B.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推动周朝文化事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专制王权不断加强,中央官制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汉废除三公九卿制,设中书省以削弱相权

②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满分5 manfen5.com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B.加速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强的侵华工具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从“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其中,“走美国人的路”主要体现在

A.在美国支持下建立中华民国                B.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C.效仿美国实行联邦制                      D.《临时约法》实行总统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游行。请你判断这组镜头反映的是哪场学生运动

A.五卅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

C.都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下列史实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有

①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完成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 

③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④与国民党进行了两次合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1年 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显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改革开放前我国只有两部法律,如今已形成了239 部法律。”“两部法律”的一部是《婚姻法》,另一部是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依旧在传统社会踯躅徘徊。直到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民主革命才在欧美影响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站起来后的中国人更是走出了另一条不一样的民主建设之路。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传统社会”实行的是什么类型政治制度?这对当时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7分)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如何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8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是如何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政治民主建设的?(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