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所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国民党的积极抗战,并且重创日军,而并没有牵涉到共产党抗战和国共合作抗战,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反映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民党积极抗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