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露(luǒ)   石(lì)    气喘吁(yū)

B. 角(lèng)  诚(qián)  接而至(zhǒng)

C. (bó)    咒(zǔ)    大风景(shà)

D. (niàng)  动(rú)  有人迹(xiǎ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灭/          漫/            不胜数/见不鲜

B. 取/         俩/            相形见/咄逼人

C. 探/         当/            人处世/虎作伥

D. /        /纯            茹苦/莘学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B. 她的遗物、遗言无不渗透了对中国的深情

C. 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

D.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 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B.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指破坏景观的种种行为)

C.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繁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震……(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D.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这里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在此句中是什意思?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①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②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④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 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注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老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所选语段所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自然段在语段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说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4.自然段联系个人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策:    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    其:    ______

③臣闻古之君人    闻:    ______

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    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A. 潭西南

B. 中峨冠多髯者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D. 时习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庄子往见之     见:    ______

②或谓惠子曰    或:    ______

③非练食不食    食:    ______

④非梧桐不止    止:    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图表,请综合2011年到2016年的数据,写出两条信息。

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