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āo)    智(ruì)     隐(cè)     越代庖(zǔ)

B. (sòng)     狡(xiá)     腼(diǎn)   (sì)才放旷

C. (huì)      旁(wù)      佝(lǚ)     面面相(qǖ)

D. (jiǎo)正     戏(nüè)     (yǔn)落    犊之情(sh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阔绰     恪尽职守     入坐针毡    怒不可竭

B. 沉缅     仓海桑田     周到如砥    孜孜不倦

C. 赈灾     吹毛求疵     莫衷一是    粗制烂造

D. 臆测     重蹈覆辙     顶礼膜拜    万恶不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妈妈回家后把买回来的鱼称了又称,才发现她买的鱼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B.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C. 这个演讲装腔作势,貌似很有权威,实则东拉西扯,内容空洞,没有中心,令听众莫衷一是

D. 面对伟大祖国70年的辉煌成就,40年的改革巨变,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长吁短叹,倍感骄傲与自豪!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近年来,以“朗读者”为代表的一批文学文化类节目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引导人们放慢生活节奏,倾听内心的声音,顺应和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C. 中国军事动作片《战狼2》日前成功登顶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广泛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D. 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B.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

C.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        ①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

②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④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犹如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⑤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A. ③①⑤④②    B. ②⑤③①④    C. ④①②③⑤    D. ②⑤④①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B. 《出师表》的“表”,是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篇表写于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在表文中,诸葛亮既给后主刘禅提出了治国之策,也陈述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C.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

D.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他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气候变暖打乱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2016年底,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是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黄河流域。古人通过观察、记录等,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有15天,为一个“节气”。冬至是最早被制定出的一个节气,之后又陆续确定了其他二十三个节气。人们将其编成了一首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流传至今。

材料二

近些年,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对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气候特征又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钱诚等人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每个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十分显著,季节循环整体抬升,立夏越来越早,立冬越来越晚。同时,满足某个节气气温标准的天数增减也呈两级分化趋势。

钱诚和其他研究人员基于全国549个气象站的气温记录,经过降噪处理,以1961年到1990年的30年平均值确定了每个节气日的阈值温度。所谓阈值温度,简单来说,就是30年间每个节气日的全国平均气温。从气温记录来看,最冷的节气是大寒,阈值温度为-3.51℃;最热的节气是大暑,阈值温度为23.59℃。

1月5日起,进入小寒节气。小寒节气的阈值温度为-3.50℃,即全国平均气温达-3.50℃及以下就符合小寒节气的气候特征。通过对1961至2008年气温记录的研究显示,符合小寒、大寒气候特征的天数越来越少。统计显示,在上世纪60年代,最多的一年有51天符合大寒气候特征。1987年后,天数减少趋势更加明显。2006-2007年冬季是一个暖冬,当年冬天没有一天气温达到大寒阈值。1998至2007年10年间平均的大寒天数为14.0天/年,而20世纪60年代为32.4天/年,减少了56.8%。

大寒不寒,与之相反的则是大暑更热。分析显示,1997年以后,气温季节循环中最热的时段(22℃以上)明显抬升。1997年到2008年,符合大暑气候特征的天数为年均36.1天,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则为年均20天,增加了81.4%。

材料三专家表示,虽然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已经固定;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是动态的、不断丰富的。近现代以来,农民也会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从这一角度看,正是由于二十四节气动态变化的内涵,它依然是当前人们生产、生活的参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B.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惊蛰、小满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十分显著,季节循环整体抬升,立夏变化不明显,但立冬越来越晚。

C. 所谓阈值温度,就是一段时间内每个节气日的全国平均气温。

D. 近现代以来,农民也会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

2.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基本不变。

B.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呈增加趋势。

C.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呈减少趋势。

D.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有的时段上升,有的时段下降。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通过观察、记录,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一句中加点的“等”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 材料二的小标题可以拟作“大寒不寒 大暑更热”。

C. 材料三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二十四节气对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依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D. “1998至2007年10年间平均的大寒天数为14.0天/年,而20世纪60年代为32.4天/年,减少了56.8%”一句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三、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雎》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诗歌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从内容和结构上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有什么作用?

2.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名著阅读

我的任务很艰巨,还因为他们在内心一定感到这种想法是公平的,也一定本来就意识到他们如处在我的地位,也一样会做我希望做的事——最后他们让步了,同意把事情交付公断。被选中的仲裁人是奥利弗先生和一位能干的律师。两位都与我的意见不谋而合。我实现了自己的主张。

选段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我实现了自己的主张”具体指的是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1998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安市。为庆祝广安市建市二十周年,学校要制作一本《时间的痕迹——老广安的记忆》的册子,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方言拾萃

广安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广安方言

含义

妙处

惊抓抓

指一个人在面对其他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时,表现出国语惊慌与害怕的样子。

以尖叫和手突然张开来表现人的惊慌与害怕,形象而生动。

①灯儿晃

无事闲逛。这里的灯是指旧时悬挂起来或手提的照明灯。

选: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撑花儿

雨伞。撑,张开。

③搭扑趴

摔跟头。搭,方言读dá,摔。

④巴心巴肠

全心全意。巴,紧贴。

 

【任务二】老物记忆

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广安“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老玩意儿”照片:木梳   茶壶  折扇  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旧事回顾

编辑“老广安的故事”,需要采访在广安土生土长的李爷爷,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用电话联系他。你会怎么说?(校名、人名用“xx”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记叙文阅读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④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⑤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⑥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⑦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⑧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⑨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叉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⑩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⑾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洋槐一年四季不同的特点。

2.文章第⑦段开头部分写道:“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我”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品析文中划线语句。

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4.作者描写老洋槐,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议论文阅读

传统文化:从“有意思”到“有意味”

尹宁玮

①2017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这档被誉为诗词界“饕餮盛宴”的节目宛如一股清流,让看腻了歌手选秀、明星综艺等娱乐节目的观众们耳目一新。“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深刻启示着我们:                          。这档节目火爆异常,让人多多少少有些意外。实际上,老百姓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是一以贯之的,但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进一步激活。诗词大会正是因为暗合了社会中本就潜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将电视节目模式和诗词文化传播相结合,才成为了所谓的“荧屏清流”。

②从“关关雎鸠”的诗经泛起点点轻波涟漪,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词惊艳、百花齐放,再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迁客骚情,中华诗词文化绵延千年却始终熠熠生辉。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得以逐步修复,出现诗词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可以说,古典诗词的“热”,源于文化传统固有的“美”。

③但也有人可能会疑惑:日常生活中我们已不使用文言文了,为什么还需要古典诗词?特别是在当前娱乐化和商业文化流行的语境下,应如何透过古诗词热的现象看待其本质,该怎样传承古诗词,让它富有当代性和生命力?这俨然已成为绕不开、躲不过的话题。

④必须指出,对待古诗词的功效,不能直接采取实用主义的、功利化的态度;倡导古诗词的阅读、朗诵,更不是简单粗暴的“崇古”“复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和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典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守望“诗心”,守的是“诗”也是“心”,更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自信源泉。

⑤当钢筋混凝土的厚重感逼迫着我们加快脚步奔跑,当《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占据着屏幕太多的空间,我们更需要古典诗词的熏陶,需要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高贵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对生命焦虑、不安、琐碎,让我们能看到“诗和远方”。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倾听古人的声音,触及前辈的思想,感悟圣哲的意境,这正是诗词大会所传递的正能量。

⑥但优秀的精神文化仍需要良好的传承载体。《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化的“年轻化”与文化发展的新社会环境、新创制模式紧密相关。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证明了“曲高”的古诗词也能引来大众的“应和”,关键是能否找到符合大众文化追求、生活节奏和欣赏偏好的方式,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

⑦因此,守望“诗心”,亦需做好传承与展望。传统诗词穿越时代而仍有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不仅意味着需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好对接,更意味着传播方式需要随着时代变迁而推陈出新,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从“有意思”到“有意味”的文化认同升级。

1.结合文意,在文章第①段画线处填上恰当的一句话。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主要论述了什么?

4.文中的“有意思”和“有意味”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文言文阅读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

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鉤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杀人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佣耕________

(2)会发于邺_________

(3)已失期__________

(4)未作乱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项燕为楚将,有功/众徒十万

B. 百姓信向/辍耕垄上

C. 以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死,死国可乎

D. 今有人此/车裂元义洛阳

3.用“/”给文中句子断句,划出三处。

奉 事 黄 老 道 畜 养 弟 子 跪 拜 首 过 符 水 咒 说 以 疗 病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

5.甲文陈胜对当时形势进行分析后,提出了“_________”的策略口号;乙文黄巾军起义时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陈胜、张角在起义前有什么相似的做法。

 

九、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志,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也有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