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写出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

在远古的荒野上,浩渺宏大的宇宙,驰(  )着风雨雷电,人类便有了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与向往。月亮成了借以驱逐黑暗、消解灾难的图腾。她遥挂在深suì(  )幽蓝的夜空,记载了千万年的(   )古秘境,牵引着一代一代人探索的目光。那轮皎洁的明月,从fàn(  )着春秋古卷的诗经里走来,穿过斑驳城墙上青湿的苔藓,落在了众鸟飞尽的空谷,落在了蒹葭苍苍的水边……看到月亮,会想到乡愁。这般皎洁的月色,晶莹而温婉的清辉,铺陈着遥远的岁月。融融的月色,是否可以慰藉和温暖游子寂寞的心灵?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根据提示,简要说明下列诗句中的设喻之妙。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提示:假如将诗句改写为“我的爱心像绳索那样把天地连在一起”,诗的情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

(1)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

A.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小说抨击了当时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B.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C.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格列佛在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二。

D.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动物,“YAHOO”就是慧骃国里对人的称呼。闻名世界的网站“YAHOO”(雅虎)即来自《格列佛游记》一书。

(2)在拉格奈格被皇帝召见的风俗是什么?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语段修改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_________

(2)句②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把______改为____

(3)句③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___________ 

(4)句④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改为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材料探究

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材料一) 2015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北京一所大学,3500人军训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材料二)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材料三) 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超过70%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

(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

每天锻炼2小时

每天锻炼3小时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中国

6.3%

1.3%

8%

日本

21.3%

20.2%

65.4%

 

(1)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任写两个)

(2)[材料三]中加点字“近”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从[材料四]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

(4)综合以上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一)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①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1)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2)是  以  将  士  莫  不  欣  然  愿  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来问讯(    )②余人各复至其家(   

定州(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4.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为什么不读经典

彭程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 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

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蝴蝶心,沧海梦(顾晓蕊)

①她只是一个中等生。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她便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山一般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尽管她平时还算努力,成绩却始终平平。那年高考,她的分数刚够二本线,被省内一所中医学院录取。她心有不甘,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今后的日子注定平淡如水吗?她心里感到些许的失落与酸涩。

②“咱们出去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心情。”儒雅敦厚的父亲走过来说。他们沿着湖边漫步,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她无暇观赏,跟随父亲朝前走着,心情沉郁得能滴出水来。

③湖面上,一只蝴蝶忽上忽下地飞着。清风拂过,吹皱了一池碧水。她倏地蹙起眉头,有些担心地望着蝴蝶,怕它美丽的翅膀被风吹折。“这是一只勇敢的蝴蝶,它迎风起舞,姿态优美动人。”父亲说,“高考失意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失败了,你应该像蝴蝶一样,用梦想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

④她笑了。嗜好读书的父亲性情一向宁静、圆融而又有智慧。他的话似一缕阳光,驱散了她心底的阴霾,她满怀期待地踏进大学校园。

⑤她的学习成绩依然平平,父亲打来电话问候,她调皮地自嘲道:“我脑子里学习的链条可能生锈了。”

⑥大三那年,她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他们当中很多人患有各种疾病,病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加重。看到医疗组到来,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前来看病的队伍排成了长龙。看到村民们的笑容,她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她。

⑦有位村民的母亲患脑血栓后遗症有十年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随行的一位老师用针灸为她治疗,一周后老人的腿有知觉了,竟能扶着墙下地行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而自己所知甚少,这让她既脸红又懊悔。

⑧这次公益活动后,她暗下决心要学好中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她有不服输的性格,为了追回逝去的时光,她要付出十倍仍至百倍的努力,追寻更高更远的目标,考研究生。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有些像痴人说梦。

⑨“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的话打消了她的顾虑。学校的图书馆、斑驳的树荫下,到处留有她捧书苦读的身影。她埋头于书本里,甘于寂寞,独自轻舞着,美丽着。人一旦沉浸其中,学习不仅不是一种负累,反倒成为一场美妙的心灵旅行。最终,她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几年后的五月,在这花香馥郁的季节,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充满灵秀之气的古典校园建筑,腋下夹着书本来去匆匆的学者……当梦中的一切变成现实,她的心里盛满了欢喜。

⑩她笑了。她还说要感谢父亲的鼓励,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抵达幸福的彼岸。提及将来,她显得不慌不忙,从容安然。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身在何处,背后始终有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

(选自《文学月刊》,有删改)

1.主人公从够二本到考取中医药大学博士,根据提示的情感变化,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________失落→_______自豪→_______欢喜

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文章这样写景,主要是高考之后恰是夏天,草盛花繁、生机盎然正是这个季节的特点,这样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

B. 暑假“三下乡”,“她”的老师把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医治来能够扶着墙下地行走。通过此事,她认识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老师水平高,医术好,这些让“她”脸红、懊悔。

C. “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认为学习一定要努力,不然,梦想就没法实现;只要努力学习,梦想就能实现,所以要重视努力这个过程,不要看重结果,因此他用“你记住”,加以强调和提醒。

D. 文章最后写道,“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这句话不仅阐释了题目,而且照应了前文。

3.文中第⑨段加横线的句子“独自轻舞着,美丽着”的含义是什么?

4.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她”的形象?

5.“蝴蝶心,沧海梦”这个标题很有特点,请赏析其好处。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题目:越过那道坎。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