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师夷长技”    D. 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唯一时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1860年)记载,“夷人领马队闯人海淀……放火将园门烧毁,树木朝房,皆成灰烬。”这里的“大变记”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 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B. 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D. 对外国资本起到了抵制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4年,水下考古队在大连市附近海域发现一艘铁质沉船残骸,推测为经远舰,但缺乏决定性的证据。2018年7月至9月,考古队进行进一步考古调查,确认这艘船遗骸就是北洋水师的经远舰。下列考古发现中,能证明沉船残骸是经远舰的决定性证据是(  )

A. 沉船残骸在黄海海域    B. 发现北洋舰队使用的毛瑟步枪子弹

C. 发现士兵的生活舱室    D. 遗址中发现“经远”二字的木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95年以前的士人们尤其是大儒、甚至沿海士大夫对西学还有一种普遍的漠视,一般士大夫思想上的门仍然紧紧地关闭着,但是在1895年以后开始有了极大的转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八国联军侵华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开设工厂    B. 割占土地    C. 增辟通商口岸    D. 获得赔款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这段诏书应该出自哪个时期(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2年,商务印书馆紧跟时势,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张謇    D. 陈独秀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1921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张;帝国主义,以梟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则1926年的誓词中“本军”是指(  )

A. 八路军和新四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国民革命军    D. 解放军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相对来说,他们(注: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此处所说“不太正统的活动”是指(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长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C. 和平民主建国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调整国防计划:各地江、海防及作战阵地均开始着手整顿、加强尽力扩大武器装备生产,积极向国外洽购军火:加紧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尤其是西南后方根据地的建设等。由此可见(  )

A.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    B. 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C. 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国民党加强抗战准备工作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 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的惨烈    B.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解放战争的影响    D.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挽救民族危亡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05年,山西士人刘大鹏在得知科举制废除的消息后,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无一可以垂之永久……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这则日记反映了科举制的废除(  )

A.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B. 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C. 引起了士人的焦虑    D. 促进了思想的变革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以下是20世纪初刊登在报纸上的两则征婚启事:一则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另一则曰:“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思习,有从夫之美德”。透过这两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  )

A. 新旧思想并呈,多元发展

B. 择偶标准是三从四德

C. 男女平等的婚烟观念深入人心

D. 女性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写信给恭亲王和文祥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材料三中“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顺序与日本福泽谕吉近代化观点相比有什么不同?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某些城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城市的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工商业发展迅速。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当时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据熊月之、高俊《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整理

材料三: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则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重庆也由此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何一民主编《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1)材料一中上海工商业发展迅速有哪些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工商业发展迅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

(3)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4)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重庆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