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05年,山西士人刘大鹏在得知科举制废除的消息后,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

1905年,山西士人刘大鹏在得知科举制废除的消息后,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无一可以垂之永久……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这则日记反映了科举制的废除(  )

A.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B. 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C. 引起了士人的焦虑    D. 促进了思想的变革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依据“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无一可以垂之永久……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可知,这则日记反映了科举制的废除引起了士人的焦虑。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挽救民族危亡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查看答案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的惨烈    B.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解放战争的影响    D.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查看答案

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 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查看答案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调整国防计划:各地江、海防及作战阵地均开始着手整顿、加强尽力扩大武器装备生产,积极向国外洽购军火:加紧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尤其是西南后方根据地的建设等。由此可见(  )

A.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    B. 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C. 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国民党加强抗战准备工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