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写信给恭亲王和文祥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材料三中“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顺序与日本福泽谕吉近代化观点相比有什么不同?

 

(1)学习西方技术,培养新式人才(成改革科举制)。 (2)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这场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辛亥革命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3)民主、科学(或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新)思想(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发展)。 (4)福泽谕吉认为先学习西方思想,再学习西方制度,最后学习西方技术(或人心政令、物质);中国的近代化与之相反,先学习技术,再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李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应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培养新式人才(或改革科举制)。 (2)依据材料二“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辛亥革命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3)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民主、科学(或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初期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新)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和所学知识可知,福泽谕吉认为先学习西方思想,再学习西方制度,最后学习西方技术(或人心、政令、物质);中国的近代化与之相反,先学习技术,再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20世纪初刊登在报纸上的两则征婚启事:一则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另一则曰:“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思习,有从夫之美德”。透过这两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  )

A. 新旧思想并呈,多元发展

B. 择偶标准是三从四德

C. 男女平等的婚烟观念深入人心

D. 女性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查看答案

1905年,山西士人刘大鹏在得知科举制废除的消息后,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无一可以垂之永久……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这则日记反映了科举制的废除(  )

A.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B. 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C. 引起了士人的焦虑    D. 促进了思想的变革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挽救民族危亡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查看答案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的惨烈    B.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解放战争的影响    D.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查看答案

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