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3-0.4属于相对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人差距较大。下表为改革歼放以来我国某地区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最适宜的措施是 A.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市场调节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于城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 ②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③抓好城镇化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 ④城镇化有利于发展大中城市扩张城市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假设2012年我国生产的某款家电产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3780元,当时1美元=6.3元人民币。如果2013年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该产品以美元标价为 A. 720 B. 600 C. 500 D. 480
|
|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纷纷将中央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材料一 转作风,树新风,一幅幅标语,一个个镜头,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下图)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12分) 材料二 转作风,树新风,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2013年1月,“光盘行动”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2)“光盘行动”所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简要说明如何践行“光盘行动”。(16分)
|
|
(28分)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二(2)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成因
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徽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l)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8分)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请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12分)
|
|||||||||
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
①认识的发展受己有知识的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郭沫若《井冈巡礼·雾中游含鄱口偶成》:“无中实有有,有有却还无。东风吹万里,空自出画图。”下列与此诗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B.前辈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C.寒来署往,暑往寒来,寒暑相催而岁成纷。——《易传》 D.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
|
|
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是: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这告诉我们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②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③文学创作来源于无限变化的主观世界 ④文学创作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她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商业利益,拆旧仿古频频上演,致使名城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此举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予以“黄牌警告”。材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有 A.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保持原貌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C. 保护传统文化与体现时代精神相对立 D. 发展民族文化必须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