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凝聚发肢,也设美好安徽”的主题,收集信息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 信息一 科学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信息一简要说明我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的?(8分) 信息二 幸福民生 (2)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五个“有所”的承诺?我省在实施“民生工程”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分)
|
|
(28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而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我国科研成果40℅左右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80% 以上的水平。原因很多,一个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不是生产中所需要的;另一个是很多研究课题的确定不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科研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还有就是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1)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8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12分) 材料二 1992年启动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 (3)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8分)
|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微博开”,微博问政、打假、寻人、求职、营销、论坛……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写作更便捷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获得了亿万网民的青睐。 这说明 ①现代社会中的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与图中漫画《回避•遇见》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③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④古今易俗,新旧异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影响,我国的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生存困难,国家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I2月31日起,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发展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能够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2012年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深人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德国“中国文化年”、土耳其 “中国文化年”、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俄罗斯“中国文化年”等轮番开场,为外国民众献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盛宴这有利于 ①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②中外文化平行交流,相互借鉴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对此,日、韩、美等国表示强烈谴责,并要求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中方则认为,朝鲜有和平利用外空的权利,但必须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相关规定,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冷静应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和平与发展已经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首要目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2013年3月3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建言献策,提交会议提案组的提案比去年同期要多。这说明 ①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②委员建言献策是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的比例比上届有所上升,农民工代表人数比上届有较大幅度增加。这表明 ①扩大了我国工人和农民的政治权利 ②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