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C.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
|
2013年12月4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培养我国公民的文化自觉 ③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
2015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答下面的题。 1.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下列观点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的是 A.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 B.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D.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2.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品种。南方的重阳糕一般以米粉来做,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放入食糖上笼蒸熟,漂亮的可以做成五色。北方的重阳糕,最为著名的发面花果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这表明 ①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 ②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③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特征 ④各地区文化都在本区域内独立形成并保持着各自特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最早设立,定位为全民共享法兰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节日。如今,文化遗产日已经成为整个欧洲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活动期间有五十多个欧洲国家向公众开放大量历史性建筑,让世界各地的民众聚焦欧洲,感受文化传承。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 A.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B. 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增强民族优越感 C. 保护文化遗产,必将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D.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媒体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传媒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传播 ②无论何时,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③传媒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 ④媒体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立场主张的理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
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有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晚,习近平出席伦敦市政厅晚宴并发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讲话精神的是 A.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一切思想文化 B.在文化交流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C.在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
|
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2015年9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登巴萨市召开。俞正声在贺信中指出,华商和气生财的态度、和衷共济的精神、和谐共赢的理念,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视角。由此可见华商 ①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力军 ②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
教育是当下最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之一。回答下面的题。 1.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二是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角度 ②文化支配着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 ③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教育的迥异 ④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确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意见》强调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A.美育课具有选择、传承文化的功能 B.美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C.加强美育,便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美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
|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市欢迎宴会发表演讲中提到,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先后两次去古巴时曾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由此可见 ①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②文化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方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总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