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我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坚持这一方针的是 ①中国积极推动核电产业进入英国市场 ②中国派出首批赴马里共和国的维和部队 ③中国与韩国签订《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④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主张创造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这一主张表明 ①维护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②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③中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导者 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下列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人口 B.领土 C.政权 D.主权
|
|
俞正声在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时提出,希望广大宗教界人士不断精进学修,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寺管会要执行好、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倾听宗教界人士意见,真诚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共同营造西藏宗教界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自治权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国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
由下表解读出的信息有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有法律保障 ③各少数民族在其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④我国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B.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有利于确保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
|
在我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关键是坚持依宪执政。这是因为宪法是 ①国家的根本法 ②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党的指导思想 ④所有法律的总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古语说“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为适应新的实践需要,中共中央修订发行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募捐行为作出规范,纠正了行政强制募捐等乱象,引来社会各界“点赞”。慈善法“叫停”行政强制募捐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社会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范慈善事业 ④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受人大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2016年“两会”期间,学生记者小明和小白跑会场、访委员、看议案、问安保……,并将采访日记及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引起了老师、家长、同学们对“两会”新闻的集中关注。关于“两会”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决定权 ③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两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