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考点61 难) 漫画《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盲从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 ③应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价值判断因事物的复杂性而难有判断标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
|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考点61 难) 曾经作为“伐木模范”的马永顺,为新中国的建设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在新时代他又成了“植树英雄”,义务植树5万多棵。为世人留下一片绿荫、一种精神。马永顺的事迹表明( ) ①植树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
|
据中华网2016年9月20日报道,近日北京房山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景观石上出现红色涂鸦“陈志成”,引发社会关注及舆论谴责。之后53岁的陈志成现身,称涂鸦是为了留个念想,他公开对不文明行为致歉后,连续3天来到景区清洗涂鸦。其启示我们 ①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追求自我价值 ④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人生有不一样的哀愁。”上述说法体现了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往往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前提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从“8·19讲话”到“2·19讲话”再到“4·19讲话”,以及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36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为网络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是基于( ) ①着眼于整体才能完整正确地把握事物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就不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考点59 难) 自1978年至2014年,中国7亿多人成功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还有7000万的扶贫任务。我国之所以重视扶贫,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 ①历史的创造者 ②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③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 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