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是中国著名的沿海水乡,境内河湖纵横,江苏人的性格也具有了“水的特征”——柔和、低调、不张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在江苏大地到处传扬,激励着人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④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先于社会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
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强势回归,为新春佳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 ) ①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记忆与基因的集中展示 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载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④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2017年11月24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至此,我国已有13项文化遗产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融合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其蕴含的家国情怀、凝聚意识、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滋养。对民族节日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题文)倘若时光倒流千年,可谓“冬至大如年”。在官府,皇帝于冬至日率百官至南郊祭天,百官皆服华服。在民间,家家祭天敬祖,摆酒设宴。其 中,有些习俗也传承至今。这说明,民族节日 A. 已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独特标志 B. 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 C.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 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文明古国的国人要阅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继承要以文化发展为必然要求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的传导顺序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文化生产发展壮大,出现了新兴的文化产业或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出:以农为本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基于贸易的西方文明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精于计算的“数目字管理”模式。这揭示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能够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 ③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2017年5月20日,“2017中关创客季一一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旨在为大学生、初创团队以及创业企业量身定制创服、创孵、创投、创培、创星、创联等活动。展现了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论坛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 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到1987年十三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07年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2017年十九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经历了一个不段拓展的过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报告同时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1)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不断拓展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快教育现代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请你为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写出两条公益广告词,每条字数控制在30字以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