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新设立的“八一勋章”作为军队最高荣誉,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设立“八一勋章”的文化意义有 ①彰显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②褒扬英模典型,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 ③继承传统文化,保持人民军队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要求:在新时代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旨在 ①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2018年1月2日起,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在中文国际频道开播,引起极大关注。本季《记住乡愁》通过古镇上发生的历史故事和现代故事,探寻古镇文化基因,破解文化密码,展现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记住乡愁》的热播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表明了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传播了中华文化和扩大了其影响力 ④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2017年9月21日起,七对“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济南到北京最快只需1小时10分。一条高铁让山东人在1小时就拥有了故宫和北海,让北京人在2小时就有了郑州的烩面和洛阳的牡丹……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创新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延展了人们的文化空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2017年10月20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成立,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个艺术节和机构加入联盟。这是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民心相通、人文合作方面的一个重大收获。“丝綢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成立有利于 ①发挥商业贸易作为文化传播重要手段的作用 ②推动沿线国家的国际文化交流 ③促进中外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 ④沿线各国在艺术领域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题文)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②乡音无改③卧薪尝胆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
|
(题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则是这个容器中的主要元素,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不动声色的精神表达,赋予了一座城市的性格,让人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这表明了 ①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物质现象 ②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的载体 ③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2017年9月15日至22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在厦门举行。从2015年6月16日至1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首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至今,金砖国家在文化方面开展的双边、多边交流,为增进五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 ①能够理解利益分歧,构建和谐的国家关系 ②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提升金砖国家整体竞争力 ③可以促进文化创新,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④可以促进文化出口,增进对相互间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农村小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所小学,成了小村文化中心、文明源头,撬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成为资源调配的纽带。学生带动家长,绿化了小村,推广药材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硬化了通向小学的泥泞土路;组织了村里的‘喙晚'’;让悲观的残疾人来教孩子们唱欢乐的歌……让乡村学校联结成覆盖中国乡村的文明之网,隐藏在山河深处的中国梦,便更有可能走向灿烂辉煊。这是因为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雄厚的技术支撑 ③教育的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经济的最集中反映和直接表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习近平在2016年11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势文化。这将有利于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全面承袭中华传统文化,再铸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增强中华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