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险象环生的谍战工作环境,                                                                  。这电视剧题材类似,情节雷同,使不少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①步步为营的情节            ②这是电视剧《潜伏》的成功之处      ③自《潜伏》掀起荧幕上的谍战热潮后

④还有忍辱负重的精神        ⑤“潜伏”模式便开始泛滥                ⑥谍战电视剧扎堆出现

   A.④①②③⑥⑤    B.①④②⑥③⑤ C  .①④②③⑤⑥ D.⑤③⑥②①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校同学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盗窃、抢劫、诈骗等事情的发生。外出时要关好宿舍门窗,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和随身携带物品。

B.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绝非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样一个简单的百分比,而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C.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连将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先进和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大连会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D.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头发和战备有什么关系?樵小锋不懂。队伍解散后,一个老兵告诉他:“把头发剃光,负伤后好包扎。”樵小锋为之一震:演练如战斗,枕戈待旦才是军人的本色!那一刻,樵小锋有醍醐灌顶之感。

B.一边白发苍苍,一边风华正茂。吸引两者走到一起的,是经久不息的老西藏精神。今天上午,由中宣部、总政治部、团中央等举办的学习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进事迹暨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座谈会在京举行。   

C.达赖心知这些人在华人社会早已遗臭万年,但是毕竟他们长着一副华人面孔,而且骨子里反共反华,是一群可利用的对象,于是他在多次讲话中将这些人奉为“中国人民的代表”,并与他们结成同盟。   

D.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把它坚持到底,这也是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一个事实,这种表述没有错,是无可厚非的。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手腕/顺蔓摸瓜        悭吝/纤尘不染       禀赋/凝神屏气     绦虫/千里迢迢

B. 嚼舌/咬文嚼字        坍圮/否极泰来       窥伺/箪食壶浆     挫折/不知所措

C. 艾蒿/期期艾艾        行伍/高山景行      标识/咫尺天涯      翩跹/谦谦君子

D. 阐述/阿谀谄媚        剽悍/彪炳千古       诡谲/发生口角     膝盖/休戚相关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小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2009年9月29日《西安晚报》报道,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蓉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7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①后来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③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⑤的办法。⑥把小芹娘⑦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仿照下面的示例,把“许诺”另换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3分)

        有人说,许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   

 答: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评价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每条不超过20个字。(5分)

两会“白话新风”折射新政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用“大白话”深刻、准确地概括了这三“民”之间的辩证关系,令人一读难忘。

“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实在在的“大白话”不少,其通俗易懂的文风备受好评。

答:(1)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刘  佛  谛

                   张中行

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对饮一两杯,佐以闲谈的朋友不过三两个,其中最使人怀念的是刘佛谛

②刘佛谛名旌勇,字义方,佛谛是我建议他采纳的别名。我们最初相识是在二十年代后期的通县师范,都是学生,他比我早两年。说起相识,只是在洗脸室里,我们都到得晚,他很胖,动作迟缓,就外表说,像是在羊群里孤立一头牛,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印象深还有另外的原因,他在学校以幽默出名,常说笑语,遇事满不在乎;又口才好,有相声的才能,据说一个人可以开教务会议。模仿校长、训育主任,以及有特点的教师,可以惟妙惟肖。当时给人起外号成为风气,他的外号来自英语,是fat,因为面容苍老,称呼时前面还要加“老”,有少数人宁愿直截了当,呼为老胖子。

③当时究竟谈过话没有,现在不记得了。以常情推之,他是知名人士,我不是,也许对于我,连印象也没有吧。到三十年代初,我上北京大学,住在沙滩一带,他原在山海关教书,大概因为东北沦陷,那个地方不能再安身,也到北京来,并也住在沙滩一带,于是交往就多起来。我们都穷,但吃好些的欲望一如常人,于是就常常在一起用小煤火炉做饭吃。吃什么要由手头的松紧决定,松时自然很少,所以经常是买十枚铜币的肉,这样也可以饱餐一顿。有时候,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决定破例,就花七八角钱买个猪肘子,用微火炖烂,对坐享受一次。总之,是渐渐共苦乐了,交谊就越来越深厚。

④当然,交谊的深厚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共同做饭吃,而是来自越来越相知。我发现他的为人,是两种性格的奇妙混合。他处理有关自己的事,是个乐天主义者,随遇而安,甚至及时行乐;谈天说地,扯皮取笑,常常近于玩世不恭;喜欢吃喝,常常顾前不顾后,简直可说是个享乐主义者。但是对人就完全不同,就是嘻嘻哈哈时候也决不越礼,并且,更可贵的是真挚,对老朋友总是热心关注。这种性格的影响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一面是与不少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死后还留在人的记忆里。坏的呢,都是与他自己有关的。他聪明,新旧学造诣都不坏,可是因为乐天,不急于事功,应该有成绩而竟没有留下什么。

⑤依古训,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还是多说他的优点吧。总的说,最值得怀念的是在坎坷途中相互的扶助。这常常是在面对之时,周末的共饭,闲谈,抚今思昔就是一例。也有时候不是对面,例如有一次,他住在家乡永清县一个村庄,是五月节前,穷得连买菜钱都没有了,家居无聊,到镇上散散心,万没想到接到我寄去五元钱的信。回信说,他最不喜欢吃窝瓜,可是穷得要命,只能吃院里自种的窝瓜。五月节来了,想换换样,居然就由天上降下五元钱,可见上天无绝人之路,云云。我接到信,既欢乐又感慨,想到他曾开玩笑,说天老爷最糊涂,譬如他最喜欢吃鱼。可是鱼有刺,最不喜欢吃窝瓜,窝瓜却没有刺,如果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会多好,于是又写一封信,说幸而天老爷糊涂,如果聪明,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他的境遇就更可怜了。

⑥此后不久,他回到北京,经人介绍,到宁晋县去做秘书工作。行前同我商量,说当教师惯了,改行,有些不安然,想改个名字。我说,就用昔年的外号,由英变中,写佛谛,不是很雅吗?他同意,就用这个新名前往。以后来了一封诉苦的信,说不只一次,遇见所谓通文墨的人士,见到他的名片就恭维说:“您一定是佛学大家了。”他说不是,对方以为是谦虚,他越矢口否认,对方越不怀疑,总之,闹得他进退两难,如坐针毡。

⑦幸而时间不很长,他又回到北京,重理旧业,被尊为佛学大家的尴尬局面结束了。以后我们同住北城,见面的机会多了,周末共饭闲谈的机会也多了。寒来暑往,风平浪静,都以为可以长此“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了,故人见面不便,从此就断了音问。记得最后一面是1968年的夏天,是早晨,在我上班的路上,他估计时间,在路旁等我。我们不敢多谈。我只说是还平安,将来如何不知道。转到说他,我说推想不会怎么样。他说:“那也难定,说严重就严重,说不严重就不严重。”说完,他催我赶紧走,我们就这样永别了。

⑧直到1969年春天,才由他女儿那里知道,是1968年后期,说清查出身,发现故乡还有几十亩地在他的名下。照当时的不成文法,这就要遣送还乡。也许就因为怕走上这条路吧,在1969年年初,他在西郊新迁的一间个人独宿的小屋里喝了敌敌畏,“自愿”离开这个世界了。据说死的几天前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我的,但写后不久就烧了。又死前床上的被子叠得很整齐,他女儿说,这是怕脏了,孩子们不能用。

⑨人生百年,终于不能免这样一次,走了也就罢了。但他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所谓乐天主义,它的

力量究竟有多大呢?我多年以为能够理解他,也许实际并不理解他吧?每想到这里,总觉得没有看到他的最后一封信,真是太可惜了。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1.仔细阅读文章。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第8段加点词语“自愿”在文中的含义。(4分)

2.文章开头写道:“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3.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认为刘佛谛最值得“怀念”的理由。(6分)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风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⑶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3034/35971) 首页 上一页 33029 33030 33031 33032 33033 33034 33035 33036 33037 33038 3303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