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6分) 《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 以 尘 为 野 马 恐 不 然 也 野 马 乃 田 野 间 浮 气 耳 远 望 如 群 马 又 如 水 波 佛 书 谓 如 热 时 野 马 阳 焰 即 如 此 物 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1.“野马”和“尘埃”典出《庄子》中的《 》(2分) 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
|
人总是以各种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于某种或物质或精神的圈子之中,也就有了圈内与圈外之分。 请以“圈内与圈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
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天地悠悠陈子昂 陈子昂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 “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 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 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厄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作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1.请概括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和原因。 (6分) 2.作者引用卢藏用《陈氏别传》的意图是什么?(6分) 3.文中画线句“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你怎么理解?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剃刀侠 木 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杀人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2.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被剃刀侠所杀,请分条概括说明。(4分) 3.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一一举例并分析。(6分)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⑵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⑶ 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⑷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杜牧《阿房宫赋》) ⑸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⑹ 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咏柳》) ⑺ 非澹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⑻ ,可以为师矣。(《论语》)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竞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不满,不高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 2.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3分) ②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4分) ③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3分)
|
|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表示是父亲。 材料2: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其原因大致有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1分)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
|
|
请以管乐团宣传员张峰的身份,把11月3日李然电话的内容重新整理后,在11月4日转告管乐团周老师,不超过60个字。(4分) 电话内容如下:“张峰,我是音乐学院王教授的助手李然。周老师电话打不通,我只好麻烦你了。我们王教授和你们周老师约好后天上午在音乐学院音乐厅指导你们学校管乐团排练,需要周老师确认一下具体时间是不是上午9点。请转告周老师,并请他在确认后回我电话,我的电话号码周老师知道。”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月26日,连云港市委召开了吕继英百年诞辰座谈会,座谈会的最后开展了赠书仪式。 B.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人类活动必须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自然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管理。 C.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而且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D.在昨天举行的2010年度江苏省科技奖励大会上,首次设立了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两位院士获此殊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