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但我不能放歌,             

3.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                ,大礼不辞小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献遂邑之地以 (2)曹沫三战所

(3)欲其约       (4)齐桓公与鲁会于柯而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3分)

(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4分)

(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释词错误的一项(3分)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陪邻

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②吾还也

C.①使烛之武见秦君②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臣壮也,犹不如人②子犯请击

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国分兵驻扎,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D.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1.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  )

  A照飘树  B弄吹片  C拨刷伞  D射掠团

2.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3.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尴尬”,在一次次“尴尬”后,我们不断长大,不断思考,

也不断感悟生活,体味人生。

请以“尴尬”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700字。

 

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时,打羽毛球的林枫突然扭伤了脚,疼得无法站立。同班的方文决定马上送林枫去市二医院检查治疗。考虑到他们都是住校生,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下午六点半)内赶回学校,方文借用同学徐晓航的手机准备给班主任唐老师发一条短信请假。请你代方文拟定一条短信。(不超过40字)(5分)

 

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删)(5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都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发表你的看法。(4分)

 

现代文阅读(16分)

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淹没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8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荷西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荷西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13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到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说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吃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围腰,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⑤段说“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无形的带子”指什么?(2分)

(2)第②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文章以“永恒的母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3.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面对这样一位母亲,你有什么看法?(6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1505/35971) 首页 上一页 31500 31501 31502 31503 31504 31505 31506 31507 31508 31509 3151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