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小题。

人 生 的 艺 术 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8-19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

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2.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

3.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

4.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默写(10分)

1.静女其娈,                  ,说怿女美。

2.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4.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5.曾子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无饥渴!

注【解析】
①君子:此处称丈夫。②役(yì):苦役。③曷:何时。④至:归家。

⑤埘(shí):鸡舍。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佸(huó):聚会、相会。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⑩苟:大概,也许。

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B.第一层,直抒胸臆盼望丈夫归来。第二层,从正面描写,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却无归期。第三层,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C.“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D.“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耐人寻味的。

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什么情感?用什么艺术手法?

 

翻译下面句子(7分)

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4分)

2.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1.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是

A.“婀娜”是“轻轻飘动的样子”,“赍钱”是“赠送钱财”。

B.“杂彩”是“各种颜色的绸缎”,“流苏”是“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

C.“登即”是“立即”,“踯躅”是“缓慢不进的样子”。

D.“交语”是“交相传话”,“交广”是“交往的人多”。

2.下面各句的“适”与“处分适兄意”的“适”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B.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 与“登即相许和”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太守家操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B.面对兄长逼婚,她允婚,表现了她对自己处境、对未来的清醒认识、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她的顺从性格。

C.“阿母”的话,表现了刘母并不理解兰芝的真实想法,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考虑,却在为儿子的逼婚推波助澜。

D.“六合”是指迷信的人所认为的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合的意思。

 

阅读文段回答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下列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言”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D.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2.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赠送) 夫唯捷径以步(困迫)

B.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后檐(遮盖)

C.会永无缘(他)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

D.女之耽兮,不可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怿女美(通“悦”,喜爱)

3.与“桑之未落”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匪女之为美,美人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不吾与

C.余固知謇謇为患兮,忍不能舍也

D.荃不察余中情兮

4.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C.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②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含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实现了属于中国的“太空之吻”,标志着中国建立载人空间站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B.今年恰逢党的九十华诞以及辛亥革命百年之庆,由此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境,再度激发了红色电影创作的灵感和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

C.张炜的《你在高原》故事框架宏大,情节铺展既纷繁复杂又遥相呼应,语言融华美与朴拙为一体,提供了汉语写作走向浩大、诗性的无限可能性。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B.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D.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

C.莫衷一是

D.呼之欲出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1503/35971) 首页 上一页 31498 31499 31500 31501 31502 31503 31504 31505 31506 31507 3150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