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即可)。(3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A___ ,一连好几天,____B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___C____。

①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②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          B.          C.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这表现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爱国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虽然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学上有“新大陆”般的发现,但他在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是因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坚持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2.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一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哪些事情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国科学的屋檐下的?请分条表述。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徽州文化的魅力

说起徽州,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徽商。其实,徽州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就是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翻开徽州的历史篇章不难发现,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历程,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

首先是文化融合的作用。从秦汉至隋唐,徽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化融合与转型时代,即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进而中原文化确立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一是由于朝廷设官治理,促进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二是东汉以后发生了北方人为避战乱而多次南迁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迁徽士民之中有众多的世家大族,他们聚族而居,严格维系原有的宗族组织不变,又特别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承,这就原封不动地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徽州,使之直接继承了中原文明。

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位而言,徽州地处皖南,北靠长江,南联赣粤,下通苏杭,距离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遥远。这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有利条件。

总之,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使徽州人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

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可谓实至名归。其辉煌成就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新安理学,堪称典范。徽州本是程朱阙里,素称东南邹鲁,朱熹思想对徽州影响至深。至清代前期,徽州又成为朴学的发祥之地。从朱熹到戴震,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既是宋代以后徽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它也代表了该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流。

徽州宗族最为典型,世家大族远肇汉唐,其风最为近古,而胜于他邑,实为宗族制度传承的标本。徽州教育,极为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普及程度之高无出其右,科举中第人数之多独占鳌头。新安医学,名扬四海,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见于著录的名医近千人,医籍达七百余部。徽州建筑特色鲜明,在造型、结构、装饰、功能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技艺超群,闻名遐迩。徽州戏曲源远流长,徽戏腔调自成体系,而成为京剧的源头之一。徽州刻书更是明清刻书的一大中心。至于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皆璀璨夺目,成就非凡,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在中华艺术史上均占有显赫地位。徽州文化的水平也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徽州的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1.下面不是“徽州文化”形成的背景的一项是(  )(3分)

A.徽州历史上出现了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了文化融合而产生了作用。

B.徽州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环境,产生了有利影响。

C.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和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的共同孕育。

D.徽州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各种文化因素对徽州文化的巨大影响。

2.“徽州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哪些?(3分)

3.请从文章的思路角度,谈谈文章是怎样论述“徽州文化”的。(3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6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1.“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                  ,“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                。孟子以               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从结构角度填空)。(3分)   

2.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

 

简答题。(5分)

“他(涅赫柳朵夫)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那种办法处理。此外,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涅赫柳朵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片田产上的土地”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秋莎的事?请简述。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聂赫留朵夫来到法院里,想打听看望被关押的马斯洛娃需要哪些程序,民事执行吏让他先陪审一件案子,审讯完结后再告诉他。

B.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里做杂务工,并考虑要接受他的求婚。

C.聂赫留朵夫找到检查官,要求同马斯洛娃见面,检察官给他写了一个许可证。聂赫留朵夫又声明他不能作为陪审员继续参加审讯了,检察官也准许了。

D.妓院的女掌班打发一个法警给马斯洛娃送来三个卢布,马斯洛娃托一个押解兵用其中的二十戈比买了两个白面包和一包纸烟,还找回了零钱。

E.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是这样得到的:在为玛斯洛娃申请由服苦役改为就近流放而辛苦奔走的3个月中,耳闻目睹了种种罪恶、苦难和不公,他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痛苦不堪。最后在《福音书》里找到答案,要虔诚信奉上帝,不要反抗,要去爱仇敌,这样才能建立起地上的天国,从而获得最大的幸福。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①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吏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昼夜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注】①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1.对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厥可已稽:考查

B.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滋生繁衍

D.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厉害。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了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夺,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由夺其食”“由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4.将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

译:

(2)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3分)

译: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将进酒》)

2.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3.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叶上初阳干宿雨,                           。(周邦彦《苏幕遮》)

6.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贫穷中,颜回这样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法国的巴尔扎克看到:在贫穷笼罩的地方,谈不上贞操与罪行,也谈不上道德与智慧。奥地利的莫扎特认为:贫穷造就了饥饿,也造就了英雄。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0892/35971) 首页 上一页 30887 30888 30889 30890 30891 30892 30893 30894 30895 30896 3089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