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有一次,记者询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陈省身回答:别的不会,只好做数学。无独有偶,另一个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问他当初为什么学画,他的回答也是: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作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得议论文。

 

 竹子为什么会开花

龙会吟

师傅越来越性急了,大棍和小柱都有这种感觉,虽然师傅没有对他们发过火,教他们识别草药也很耐心。可大棍和小柱还是感觉到,师傅的性子越来越急,恨不得两个徒弟几天之内,把所有的草药知识全学会。其实两个徒弟都学得很卖劲。

  师傅是草药郎中,一头白发,满脸皱纹,原来直挺的腰背已显佝偻。他有一手绝活,专治疑难杂症,医院治不好的顽疾,他几副草药,就能让顽疾断根,千里外的患者都慕名而来。他平时很少把方子示人,采药一个人去山里采,配药一个人在屋里配,再聪明的患者也搞不清,他到底用了什么药。他家的祖传秘方,从不传给外人。可师傅的儿子不想继承他的衣缽。师傅的儿子是名大学生,对草药没有半点兴趣。师傅就毅然决定,把祖传医术传给外人,大棍和小柱就成了他的徒弟。每天,他都要把徒弟带到山上,采下一味一味的草药,给他们讲病理,谈药性,教他们如何对症下药。

  现在,师傅又带着两位徒弟,在山里转来转去。

  正是盛夏季节,白亮花花的日光灼在身上,像被烈火炙着,汗珠滋滋冒出。师傅的衣服全湿透了,粗重的喘息比风扇还响,喘得大棍和小柱心里十分难受。师傅,回家去吧,转久了会中暑的。

  师傅瞪了他们一眼,像要发脾气,见大棍和小柱都怯怯地闪开眼光,才没有把脾气发出来,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不在山里转,怎么认得草药?

两人连连点头,师傅说得有道理,草药长在山野,上山才能认得,关在屋子里是学不会的。他们不再劝师傅回家了,跟着师傅转来转去。转到了一片竹林前。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在白花花的阳光里碧波一样荡漾。

师傅感觉累了,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来,望着竹林出神。等喘息平稳了些,看着两位徒弟问,你们认得多少种草药了?

  大棍说,我已认得一百多种。

  小柱说,我也认得这么多。

  两人都有点沾沾自喜。

  师傅却眉头紧蹙,面孔板得铁紧,语气里透出不满,说,世上的草药好几万种,认得一百多种就满足了?

  两位徒弟垂下头去。

  师傅意识到自己的话重了点,又把语气缓和下来,问大棍,治疗毒蛇咬伤,用哪几味草药?

  大棍想也没想,噼哩啪啦地回答,如行云流水,十分顺畅。

  师傅又问小柱,无名肿毒怎么识别?哪些草药疗效最佳?

  小柱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逐一回答,声音不高,却有条理,一二三四,滴水不漏。

  师傅满脸皱纹里绽开了一丝笑容,瞬即又吝啬地收了回去,望着两位徒弟说,你们要攒劲学习,我死了就不能教你们了。大棍说,师傅怎么会死,活一百二十岁都不成问题。小柱也说,师傅寿比南山,永远不会死的。

  师傅摇了摇头,说,世上哪有不死的人?竹子也会开花。说着抬起头来,望着前面的竹林,眼里织出神往。

竹子怎么会开花?小柱奇怪地问着,视线落在竹林上,心里充满了疑惑。他长这么大了,从来没见过竹子开花,师傅怎么说竹子会开花呢?他期待地望着师傅,想得到师傅的解释。师傅却站起来了,带着他们向更高的山上爬去。

  小柱的意识却还没离开竹子开花,扯扯大棍,问,你听说过么,竹子也会开花?

  大棍望着竹林,手在头上挠着,挠着挠着就记起了什么,说,我听我爹说过,竹子会开花。

  你爹告诉过你么,竹子为什么会开花?小柱好奇地追问。

  大棍眯细眼睛,把爹对他说过的话,一字一句地讲给小柱听:天大旱了,地下水干了,竹子晓得自己活不长了,就拼出全身精力,挤出全部养分,开花,结籽,让籽落到地上,等到大旱过去,竹子又长出来了,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小柱瞪圆了眼睛。原来竹子也有灵性,大限临头时拼命开花,为的是延续家族生命。

  大棍的眼睛也瞪圆了,望着师傅的背影,神情突然有点慌乱。小柱,师傅他……

  师傅他什么?小柱莫明其妙。

大棍压低了声音,说,我俩没跟他以前,师傅去医院看过病,回来后就急忙收了我俩做徒弟,莫非师傅……大棍不敢说下去,两眼望着竹林

节选自《2009中国年度小小说》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师傅对大棍和小柱两位徒弟期望很高,他言传身教,耐心传授祖传的医术,严格要求徒弟,堪称良师。

B.大棍和小柱虽然个性不同,但都勤奋好学,淳朴厚道,敬重“师傅”,最终也都得到“师傅”的认同。

C.小说写“师傅”的儿子不想继承衣钵,隐含作者对年轻一代不能继承传统,传统医术后继乏人的担忧。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师傅”,塑造了一位医术高明、宅心仁厚的草药郎中的形象。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主要叙述“师傅”带徒弟上山学药一事,情节虽不复杂但能引人深思。

2.小说写“一片竹林”,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3.小说结尾说“莫非师傅……大棍不敢说下去,两眼望着竹林”,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1.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 离娄下》

孟子对孔子称赞水做了自己的解释:“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结合文段,说说你的看法。(4分)

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施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 离娄下》  

孟子以齐人的做法为例,讽刺社会上的哪一种人?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3.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结合文段,谈谈你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理解。(3分)

 

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聂赫留朵夫在去彼得堡之前对自己的土地进行了两次处理,请简述这两次对土地的处理。

(2)请简述马斯洛娃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东西,为此被捕。

B.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在炎热的七月启程。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中暑倒毙。在聂赫留朵夫的活动下,马斯洛娃被调到政治犯的行列中。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不再受男人的纠缠。马斯洛娃感到这些政治犯都是“不平常的人”。

C.聂赫留朵夫认为是自己导致了马斯洛娃的苦难,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要和她结婚。遭到拒绝后,他没有痛苦的感觉,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牺牲来补偿过失。马斯洛娃和西蒙松走了,他福音书里找到了生活的准则,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D.马斯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她愤然拒绝。后来又因为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而没有答应他。在流放途中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最终选择了西蒙松。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交出土地,到西伯利亚去,西伯利亚有的是跳蚤、臭虫、肮脏……

聂赫留朵夫本来打定了主意,将土地问题解决后就跟马斯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但一想到那里的恶劣环境,不由得心生退意。

B.在清理时,他在姑妈那个配着狮头铜环的红木旧衣柜底下的抽屉里找到许多信件,里面夹着一张几个人合拍的照片,上面有索菲雅姑妈、玛丽雅姑妈、做大学生时的他和卡秋莎。卡秋莎显得纯洁、娇嫩、美丽、生气勃勃。

从正房的杂物中,聂赫留朵夫只取走了信件和这张照片。其余的东西都让给了一个磨坊主。

C.“我不惜违反我的原则,遵嘱在丈夫面前替您所庇护的人求情,不久此人即可获释,丈夫已对该司令官发了手谕。那么,您就堂而皇之来看我吧,我等您。玛。”聂赫留朵夫的姨妈给玛丽叶特写了一封信,请求她通过丈夫帮忙放了马斯洛娃。在信送过去的第二天就接到了玛丽叶特的回信,信上说一切都已办妥。聂赫留朵夫非常高兴。

D.“哼,你简直是个傻瓜。"姨妈忍住笑说,"十足的傻瓜,但我就喜欢你这种十足的傻瓜。"她反复说,特别喜欢"傻瓜"这个名词,因为她认为这个名词确切地表明了外甥的智力和精神状态。在听了聂赫留朵夫想要娶马斯洛娃的想法后,姨妈非常赞赏,还说一旦两人结合,将是上帝眼中最幸福的一对。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薇拉拜托聂赫留朵夫的两件事:她有一个朋友叫舒斯托娃,在她家里搜出了别人请她保管的书籍和文件,在五个月前被捕。薇拉求聂赫留朵夫设法把她释放出狱;设法替古尔凯维奇说个情,让他同父母见面,弄到必要的参考书,使他可以在狱中进行研究。聂赫留朵夫答应她回到彼得堡以后努力去办。

B.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和朋友到一个偏僻乡村打熊。他们借宿的农家主人告诉他,教堂助祭的女儿薇拉想进高等女校念书,可是没有钱,想向聂赫留朵夫借八十卢布,还说毕业还他。但是聂赫留朵夫没给她钱。后来,聂赫留朵夫在监狱中见到她,她成了政治犯。

C.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马斯洛娃,要求她宽恕,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马斯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马斯洛娃不愿和他结婚,他也要跟她一道去流放。

D.一开始聂赫留朵夫想到,同马斯洛娃结婚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很矛盾。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因此他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她向他靠近些,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竟向她凑过脸去。她没有躲避,他于是更紧地握住她的手,吻了吻她的嘴唇。

在“捉人”游戏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吻了马斯洛娃。于是,二人之间的关系就起了变化,形成了“年轻纯洁的男子和同样纯洁的少女由于互相爱慕而往往发生的那种特殊的关系”。

B.他明白他该走了,他没有理由留在姑妈家里,并且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好事,但待在这里实在太快乐了,他不愿正视这种危险,就留了下来。

聂赫留朵夫原来只计划在姑姑家待一天一夜,但当他见到马斯洛娃后改变了主意。不仅如此,他还打电报给申博克,请他也到姑姑家来。但申博克没来。

C.他回头看了卡秋莎一眼。她飞红了脸,同时向他挨过来。"基督复活了,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 按照复活节的规矩,聂赫留朵夫和马斯洛娃互相亲吻,二人只吻了两次,第三次由于害羞,只得作罢。

D.有十来个不同行业的人,在不大的陪审员议事室里。大家都刚刚到,有的坐着,有的走来走去,互相打量着,作着介绍。只有一个退役军人身穿军服,其余的人都穿着礼服或便服,只有一个穿着农民的紧身长袍。

法庭中,有许多人是放下正事来做陪审工作的,他们感觉很烦,认为实在是没有必要来进行这种形式上的公正。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官想着要去和情人约会,庭长今天早晨刚同妻子吵过嘴。副检察官“忙”了一夜,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一案的卷宗,法官玛特维长期患胃炎,遵照医生嘱咐今天早晨开始采用新的疗法。

B.聂赫留朵夫在大学里读了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关于土地私有制的论述给聂赫留朵夫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第一次懂得土地私有制的残酷和荒谬。他认为最高的精神享受是因道德而自我牺牲,因此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他从母亲名下继承来的。

C.聂赫留朵夫的“灵魂的扫除”是要告诉米西自己不配同她结婚;要告诉首席贵族自己欺骗了他;要合理处置遗产;要告诉马斯洛娃自己对她犯了罪,要尽可能减轻她的痛苦。还要去请求她饶恕。必要时同她结婚。他感觉到了上帝的存在,也感觉到了自由、勇气、生机和善的全部力量。

D.马斯洛娃听说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就赶去见他。但迷了路,赶到车站时,火车即将开动。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聂赫留朵夫也看到她。但马斯洛娃来不及和他说一句话,火车开动了。马斯洛娃本想自杀,可肚子里的孩子使她平静地走回家去。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李花》

南宋?朱淑真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①深紫与轻红。

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碟与蜂。

注释:①饶:让,认输

1.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简析诗中梨花“形”的特点和“神”的内涵。(4分)

2.诗人通过李花寄托了怎样的感情?(2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0880/35971) 首页 上一页 30875 30876 30877 30878 30879 30880 30881 30882 30883 30884 3088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