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 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 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

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

②酃醁(línɡ lù):美酒名。

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不以国马臣下     假:借给

B.言宫禁事不得实         坐:因犯……罪

C.帝厌兵                    会:适逢

D.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而下之器表现着形而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年,有删节)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

A.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B.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C.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      需要       

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在《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开展以“美丽遵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然后制作一期新闻小报。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拟写一句广告词来宣传美丽的遵义。

2.请你为遵义推荐一位形象代言人并说明推荐理由。

3. 请你为宣传美丽遵义的新闻小报确定四个板块名称。

  例:美丽乡村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历来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之:

王密昌邑令              为:

无知                  谓:

此遗之                  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3.文章主要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黑风暴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西部草原地区。风暴整整刮了三天三夜,形成了一条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时速100多千米的巨大移动尘土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

那么,什么是黑风暴呢?黑风暴俗称“黑风”,是一种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强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现象。

沙暴现象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度。卷起的沙尘物质一般在就近的障碍物或绿洲边缘沉积,造成沙埋、沙割之害。还有一种与沙暴不同的尘暴现象,它是8级以上强风把大量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达500—3000米的翻腾风墙。暴风携带的尘土滚滚向前,在高空可飘到数千公里甚至一万公里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尘暴与沙暴往往结合发生即为沙尘暴,黑风暴就是特大的强沙尘暴天气。当发生黑风暴天气时,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全球共有四大沙尘暴区,它们分布在具有大沙漠和风蚀地的中非、北美、中亚及澳大利亚。我国西北地区属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有大沙漠和风蚀地603800平方公里,戈壁569500平方公里,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60376平方公里。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屡有发生,并且每次都造成了巨大破坏。例如,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这场风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12万头牲畜死亡,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据统计,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不合理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等,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破坏,草原土地沙漠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黑风暴的产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是在向人类挑战,也是在向人类报警。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黑风暴进行了介绍?

2.形成黑风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几乎”一词的表达效果。

 

阅读

(一)老猴赫尼

赫尼是耍猴人岩鸣豢养的一只猴子。据岩鸣说,赫尼是只极其聪明的猴子,一个新节目,只要教上三五遍,就会做了,一般的猴子要教三五十遍才教得会。但赫尼野性太重,无时无刻不在思量逃跑。

岩鸣像所有的耍猴人一样,用饥饿、鞭笞、戴脚镣等手段,企图磨灭赫尼叛逃的野性,可什么方法都用尽了,效果却微乎其微。没办法,只好把那根细铁链永远拴在它的脖子上。

我到曼广弄寨插队的第四年,岩鸣因为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的,患了严重的关节炎,行走困难,年纪也大了,不能再外出耍猴。他本想把赫尼卖了,但赫尼也老了,脾气又倔强,动不动就想逃跑,问了几个耍猴人,没人肯要。于是,岩鸣就请我帮他把赫尼带到孟巴纳西森林里去放生。

我牵着赫尼,走了大半天,来到一个名叫野猴岭的地方,那儿树林密得就像篱笆墙,钻也钻不通。岩鸣曾告诉过我,二十年前他就是在这里用捕兽天网将赫尼捉住的,那时赫尼才是一只不满一岁的小猴。二十年过去了,小猴赫尼变成了老猴赫尼,没想到,它还认识这块土地,一踏进野猴岭,它就两眼放光,嘴里呜呜呀呀不停地叫唤,显得十分激动。我好不容易解开了那条在它脖子上拴了二十年的细铁链,它嗖的爬上旁边一棵大树,快到树梢时,回过头来冲着我龇牙咧嘴地嚣叫一声,准确地说是冲着我手中那根象征着人类统治权的明晃晃的铁链粗暴地嚣叫一声,连奔带跳地钻进树冠不见了。

我以为,这辈子是再也见不到它了。做梦也没想到,第三天早晨,我扛着犁铧刚走到寨外那条宽敞的马车路,突然,一棵槟榔树上跳下一只猴子来,拦住了我的去路。我低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是赫尼!才分别两天,赫尼看上去像老了两岁,邋遢肮脏,落魄潦倒,活像个猴中乞丐。

这时,马车路上又陆陆续续过来十几个荷锄挑担准备下田劳作的村民,都知道赫尼的身世,都惊讶赫尼怎么又回来了,围成一圈看稀罕。

赫尼突然前爪撑地身体倒立,沿着人圈绕了一周,接着,它爬上挺拔的槟榔树,两条后腿勾住光滑的树杆,吱溜从树梢快速滑下地来,又从一位看热闹的姑娘手中抢过一只空箩筐,在场子里蹒跚推行。

哦,它这是在耍猴戏呢!表演完倒立行走、攀爬高杆和推小车等节目后,赫尼翻着手掌,做出一副乞讨状,不断地向围观的人群磕头作揖。一位大嫂丢给它一只包谷,它狼吞虎咽地啃起来。

不知是谁将老猴赫尼回来的消息告诉了岩鸣,老人拄着拐棍提着那条明晃晃的细铁链颤巍巍地从寨子走来,挤开人群,来到赫尼面前,噙着泪花说:“我晓得我的老赫尼是舍不得离开我的,唔,回来就好,赶明儿,我病好了,我们再一起去闯码头。”我十分注意老猴赫尼的反应,它并没有因为看见老主人而产生激动欣喜的表情,它那张皱褶纵横的脸没有任何变化,眼光呆滞,麻木不仁。

⑩当它的视线移到岩鸣手中提着的那根细铁链时,目光才像火焰似的跳了一下,它缓慢地爬到岩鸣身边,双手抓起铁链,用混杂着讨厌与欢欣、恐惧与喜爱的十分复杂的眼光久久凝视着那根拴了它整整二十年的铁链子,突然,它仰天发出一声灵魂撕裂般的嚎叫,闭起眼,将铁链子缠绕在自己的脖子上。

它一次又一次地逃跑,一辈子都在努力解脱锁在它脖子上的铁链,为此,它遭叱骂挨鞭笞受尽折磨,可当命运之神将它脖子上的铁链摘除了,仅仅三天,它却主动把铁链又缠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唉,猴啊猴。

(摘自《初中生学习》,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老猴赫尼为什么主动跑回来并给自己缠上了铁链?

3.文章第段中分别写老人和赫尼的不同反应有何作用?

4.文章是怎样刻画老猴赫尼这一形象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5.读了本文后,你想对岩鸣一样的耍猴人说点什么?

 

篇段积累——默写诸葛亮的《出师表》片段。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0567/35971) 首页 上一页 20562 20563 20564 20565 20566 20567 20568 20569 20570 20571 205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