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 B.2- ![]() C. ![]() ![]() D.1- ![]() |
|
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 A. ![]() B. ![]() C. ![]() D. ![]() |
|
![]() 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
|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 B. ![]() C. ![]() D. ![]() |
|
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L”型滑板,其质量为M,平面部分的上表面光滑且足够长.在距滑板的A端为l的B处放置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体C(可看成是质点),在水平的匀强电场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M=3m,电场的场强为E.假设物体C在运动中及与滑板A端相碰时不损失电量. (1)求物体C第一次与滑板A端相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若物体C与滑板A端相碰的时间极短,而且碰后弹回的速度大小是碰前速度大小的 ![]() (3)求小物体C从开始运动到与滑板A第二次碰撞这段时间内,电场力对小物体C做的功. ![]() |
|
![]() (1)物体与环的质量比; (2)圆环下落0.3m时速度大小. |
|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利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入轨第五圈时,实施变轨,由分布在太平洋海域的“远望二号”向神舟发出遥控指令,控制变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变轨后进入离地面h=343km的圆轨道,求其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地球半径R=6400km. |
|
(1)游标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游标尺刻度的总长为9mm,游标尺的每一分度与主尺的最小分度相差0.1mm.有一把这样的游标卡尺,由于长期使用,测量爪磨损严重,当左、右测量爪合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线与主尺的零线不重合,出现如图1所示的情况,此时两零刻线间的距离为 mm![]() (2)从下面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有些器材的阻值是大约值,有些器材的阻值是准确值).设计一个测量阻值Rx约为15kΩ的电阻的电路,要求方法简捷,要尽可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电流表A1,量程1mA,内阻rA1≈50Ω 电流表A2,量程300μA,内阻rA2≈300Ω 电流表A3,量程100μA,内阻rA3≈500Ω 电压表V1,量程10V,内阻rV1=15kΩ 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rV2=10kΩ 滑动变阻器R,全阻值50Ω,额定电流为1A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很小但不能忽略 开关及导线若干 (1)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填代号). (2)在图2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测量Rx的电路图. (3)在所测量数据中选一组数据计算Rx,计算表达式 ,式中各量的含义为 . |
|
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信息可得( )![]() A.在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 B.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1:Ek2=1:8 |
|